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化学老师优秀教学随笔精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厨房大学问  



山东省齐河县第三中学 昌莉华



    别看小小的厨房,从食品的保鲜,到洗菜、切菜、烹饪、调味等处处有学问。



食品的保鲜主要采取低温条件,使食品的水分蒸发速度降低,减少与氧的接触,使其减慢氧化。具体来说,肉类食品,除低温保存外,还可用0.5%醋酸钠溶液浸泡1小时,也能保存数日。一般家庭可用食醋、纯碱加冷开水来代替醋酸钠。活鱼保鲜可在鱼鳃上滴上3—4滴30度左右的白酒,使鱼进入“酒醉”状态,可延长存活时间6—8小时。水果保鲜可用重亚硫酸钠、柠檬酸少许,加冷开水配成溶液,然后将完好的新鲜水果浸入此保鲜液,可放置数十天不腐败。关于蛋品的保鲜,常常采用石灰水贮存法,即把鲜蛋浸没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坛内即可保鲜。石灰水之所以能保鲜,一方面由于石灰水本身能杀菌,另一方面石灰水与鸡蛋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填塞蛋壳小孔,使细菌无法进入,还可减慢鸡蛋的呼吸消耗。



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摘后两、三天维生素约损失50%,积存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多。蔬菜烹调前应先洗后切,如先切后洗则水溶性维生素将通过切口溶解于水中。切后要尽快下锅,否则一些不稳定维生素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破坏。
     一般蔬菜的叶片中都含有叶绿素而显示绿色,而叶绿素的组成里含有镁元素,一般的蔬菜里也含有微量的有机酸。炒菜时用文火,势必延长蔬菜的受热时间,在锅盖盖严的情况下,有机酸难于挥发,它离解出来的微量氢离子跟叶绿素发生作用,把叶绿素组成中的镁元素取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炒出来的菜呈黄绿色,影响人的食欲。如果猛火快炒,有机酸在高热下完全挥发,叶绿素不受破坏,炒出来的菜就绿油油的。有经验的厨师,炒菜时总是用猛火快炒,炒出的菜绿油油的,既好看又好吃,而且VC损失可降低到最小程度。



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有先后的,否则,色、香、味都会有所影响。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以渗透力强弱为尺度的,渗透力强的后加。炒菜时一般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顺序颠倒,先放了食盐,便会阻碍糖的扩散,因食盐有脱水作用,会促使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还有没有香味的调料(如食盐、糖等)可在烹调中长时间受热,而有香味的调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为谷氨酸钠,受不了烹调的高温,只能在最后加入。



生活如万花筒,单单厨房的知识足以让你眼花缭乱。捕捉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常用的美丽晶体  



山东省齐河县第三中学 昌莉华



  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食盐和食糖,下面我们从化学角度来认识一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生活中的食盐有粗盐、精盐和加碘盐,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对于食糖,无论红糖、白糖,还是冰糖,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食盐和食糖为什么都有不同的种类呢?这是由于它们的纯度和结晶的大小不同。先看晒盐。在一望无垠的海滩上,海水被拦截在一个个大盐池里,太阳把盐水晒干了,海水里溶解的氯化钠形成晶体结晶出来。从一吨海水里可以得到约三十千克的食盐,这是粗盐。粗盐从海水里结晶出来的时候,难免夹带一些泥沙和杂质。另外,海水里除了氯化钠以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溶质,它们也混在氯化钠里一块结晶出来。不过,这些杂质和氯化钠的脾气不同。氯化钠不易吸水,氯化镁、氯化钙很容易吸水返潮。这就是厨房里的粗盐在阴雨天气湿漉漉的原因。粗盐提纯后,就可以得到精盐。精盐是比较纯净的氯化钠,长久放置仍然干燥。往精盐里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就制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碘盐。



再来看制糖。我国南方如湛江用甘蔗制糖,北方用甜菜制糖。最初得到的是红色粗糖,叫红糖。红糖主要成分是蔗糖,此外,还夹杂着一些糖蜜和赤褐色的有机物。糖蜜吸水,所以,红糖容易结块。



把红糖溶解在水里,倒进一些活性炭,再煮一煮,搅动搅动,糖水的颜色就慢慢地由红色变成了浅黄色。这是由于活性炭里面有很多小洞洞,表面积很大。红糖水流过活性炭时,有颜色的物质分子个头比较大,正好镶嵌进小孔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个头儿小得多的水和蔗糖分子畅通无阻地流过,自然就变成纯净的糖水了。这样的糖水在真空器中蒸发、浓缩,糖水里出现了晶莹的细小颗粒,冷却以后,大批的白砂糖就从糖浆里结晶出来了。白糖里还有一些水分,结晶也比较小。如果再经过反复的溶解、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得到最纯净的蔗糖――冰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江苏省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 吴建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想学生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其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实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如在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从现象分析而推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概念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这样一个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没复燃;

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称好了质量为1克)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木条复燃;从而能很容易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即催化剂的第一个要点。

实验三、待实验二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能很快看到不在产生氧气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后又有氧气产生,此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用不完,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催化剂概念的第二个要点——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四、待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二氧化锰,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学生会很容易总结出催化剂的第三个要点——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这一组实验现象学生能很快获得概念的三个要点,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从而很自然的得出概念。而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也能自如的运用概念,如在设计寻找新的催化剂实验时,总能运用概念中的能否改变速率、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寻找答案。

2、想学生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在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一问题时,从老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但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这一问题却难于理解。

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思路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有发生化学变化就看有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新物质的性质与原来物质有什么不一样?怎样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接着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上喷上稀醋酸,小花变成红色,说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向第二朵小花上喷上蒸馏水,小花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能与石蕊反应。

向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小花仍然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也不与石蕊反应。

向第四朵小花上喷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小花变成了紫色。这样分成四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分析,学生能自己得出二氧化碳和蒸馏水反应生成了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酸——碳酸。

3、想学生所疑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教师就应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经过实验验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其内容时应强调“参加”,“总和”等关键词,不参加反应的不能算到质量总和里。学生对物质有没有参加反应认识不到位,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编制这样的题目进行训练。

1克氢气与8克氧气正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克水。1克氢气在9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1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几克水?经实例训练后,学生能理解“参加”的真实含义,“总和”是怎么回事,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

4、想学生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时,学生常常将“+”读成“加”,把“==”读成“等于”,为了纠正,我在读方程式时也故意读错,学生听了以后立即进行纠正,我就自己幽默地轻轻的打了自己嘴巴,提醒学生正确的读法。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教师要时常想到学生的错误,及时提醒,不断纠正。

5、想学生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老师汇报,不足之处,老师给以指点,学生高兴万分。

6、想学生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变换灵活,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让课堂教学更和谐  

——从一节化学课谈起

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杨爱萍




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和谐课堂”教学的提出实质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在课前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课堂上能灵活掌控学生的动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让学生们在学习化学时能积极参与,也就是让化学课堂能更加和谐。在课堂上我也是变着戏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比如在今年学习《酸和碱能发生什么反应》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认真有兴趣的学习好这一重要内容时。在课堂上我首先展示出两瓶无色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并提出问题:“这两种溶液能发生反应吗?”学生看了看这两瓶无色的溶液,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默不作声的让学生自由猜测了一会儿后,然后由两名同学上台来试试看能否反应。两名学生满怀信心走上讲台,小心翼翼的将两瓶溶液分别取出一部分,然后放在一起观察现象。这时我发现全班同学都非常关注试管里的现象,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过了一会儿后,学生们就慢慢开始议论了,因为同学们都没有见到任何的实验现象。许多同学异口同声的说到,“不能反应”,有的同学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因为他们刚才猜测的是不能反应。我微笑着看着学生们“胜利”的笑容,也高兴的笑了起来。那些“失望”的同学看到周围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有的低着头不说话了,有的还甚至对周围的同学狠狠地瞪了瞪眼睛。有些自认为猜测对了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有些坐不住了。我知道此时同学们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得赶快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们将其中的道理弄明白。于时我接着问到:“真的不能反应吗?”话一说出,刚才这些兴奋的同学一下就停住了,脸上的笑容也在一瞬间凝固了。而刚才那些感到失望的同学也好像从我的问话中听出了什么,立即瞪大了眼睛。我依然微笑着看着学生们,有几个反应较快的学生马上接着说“可能反应了只是我们没有看见明显的现象罢了”。这一句话一下子提醒了全班的同学,其他的学生也跟着附和起来,纷纷说“反应了”。“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能判断它们反应了呢?”我追问。这时向常东同学主动站起来说到“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的,刚好生成的物质也是无色的话,我们就观察不到任何现象了”。同学们听了也纷纷点头赞同。我也高兴的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的回答非常好。我让同学们试着写出它们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想一想家里吃的食盐溶于水后的现象,同学们也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此时学生的情绪都达到了极点,此时的学习效率也应该是最好的时候了。“如何来证明它们两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呢?”,我要求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并设计出实验。同学们很快的都想到了用酸碱指示剂的办法,结果也就很快的出来了。



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生学习得开心,老师也觉得身心愉快,真正达到了和谐课堂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盐酸不是酸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中心校(初中部) 胡文祥



  盐酸是酸,恐怕没有人怀疑。但我要说盐酸不是酸。



所谓的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初三《化学》人教版教科书P.151)。毫无疑问既然是化合物,那它一定是纯净物。这样看来盐酸是纯净物。可是“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初三《化学》人教版教科书P.154)。既然盐酸是水溶液,那它一定是混合物。这显然与上面的结论是矛盾的。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问题呢?还是从俗名和学名那里找答案。



我们知道,“溶质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或气态”。氯化氢溶于水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根据酸的定义,气体氯化氢才是酸。再由酸的命名原则可知,氯化氢才能叫“氢氯酸”,而不能把盐酸称作氢氯酸。因此“盐酸”只能是个俗称,不是物质分类中的酸。盐酸不是酸,推而广之,胃酸也不是酸,正如“纯碱不是碱”、“水银不是银”。“氯化氢”和“氢氯酸”才能画等号,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虽然,新教材不强调酸概念的教学,但是从做学问的角度、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弄清“酸”“盐酸”“氯化氢”“氢氯酸”的关系及其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溶解度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 肖远瑛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今年我改变了教学思路,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请举例说明:1、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2、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3、什么是饱和溶液?



教师:我们把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通过实验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性是各不相同的,但溶解性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就要用到溶解度,在讲溶解度之前,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若在家里,你如何来比较白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学生讨论提出了一些方案:



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有的同学提出质疑,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没有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



方案2: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多称点),在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不溶解为止,都配成饱和溶液,再称剩下的固体,看哪一个溶解的质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强。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老师把握时机讲解,这个溶解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水中溶解的溶质的多少来体现的,如果在上述条件下把杯中的水都换成100克,则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的多少就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这种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这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06:34:00 | 只看该作者
后进生——我奋发进取的力量  



河北省故城县袁庄中学 赵立荣



期中考试结束了。按着惯例,老师们都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分析,而且必要时要找个别学生谈话。



我首先找到了我的化学科代表,没想到内向的她一见到我就泪如泉涌,这使得我一时不知所措,很是尴尬。



等我细问才知,只因同任化学科代表的其他三名同学的成绩都比她好,她感觉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所以有了想放弃当化学科代表的想法。



哦,原来一个小小的化学科代表竟给了她如此大的压力!看来对她的思想工作是非做不可了。



“你有什么思想疙瘩老师可以帮你解决,但你不想当科代表的想法是讲不过去的。”



“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学习上你已经尽力了,只是因为学习方法可能不当,才会出现这种偏差。老师把你叫来,是想和你共同探讨一下更好的学习方法,并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不错,从一方面说,考分考查了一个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可老师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低分只能反映出你在某些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但决不会否定你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相反,这可能反映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足。因此,老师找你谈心,是因为老师也有一份责任,也是为了寻求你的帮助。”



“另外,作为化学科代表,你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应该遇到困难就退缩。科代表给了你很大压力,但压力却能促进你上进,你说对吗?”



听了我这番话,她的泪水再次涌了出来,是对刚才自己的行为而懊悔?还是对老师的这番话而感动?



我的泪也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是感激的泪水。因为正是他们——一个个后进生,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7: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