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集交流)

[复制链接]
29#
发表于 2010-6-22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利用多媒体 轻松学拼音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感兴趣,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自觉地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字母的形体从图中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图又为字母发音提供形象服务。图画、拼音的形状、读音同步互为作用,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认识字母的第一印象,使小学生轻松入门。如:教学声母“b”时,先出示课件,一台收音机,旁边是大大的“b”,紧接着是有关声母的儿歌。引导学生看课件里的图形和字母,进行比对,感觉很相像。由于画面生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很快就记住了字母的形状和读音。在这样的课件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字母的音和形,而且还从中悟出了仔细观察后获知的喜悦。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孩子们学拼音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通过CAI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声响,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拼音的新奇和兴趣。例如学习声母“j、q、x”时,可以用提前制作好的课件中的儿歌;“j、q、x是哥三儿,见了‘ü’就摘花。”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对解决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并且记忆相当深刻,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在拼音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自己可以利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进磁带,再播放出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自我纠正拼音的读音。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试着录音,并定期举办“读拼音,夺红旗”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对他们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的更加准确,更加牢固。

  四、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读拼音更准确,更规范

  用录音机播放拼音,录音磁带读音标准而清晰,发音准确规范。通过录音软件将拼音的读音录入到电脑中,然后编辑到教学课件里,在教学进程中适时播放,学哪个拼音就播放哪个。每个读音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决定使用的次数。准确、规范、响亮、清晰的发音使孩子们学习拼音时学的纯正、规范。

  听标准的读音在拼音教学中非常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老师的发音都不是很标准,如果光靠老师口头教授,学生不一定学得到准确的发音。因此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录音录音的作用,使学生认读拼音更准确。

  五、运用多媒体,使拼音教学丰富多彩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使拼音教学生动而形象,优美的动画效果,配上轻快的音乐,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画面内容向伙伴们介绍。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产生了表达的欲望,一句句富有童趣的语言打开了语言的大门,简直可以组成一幕幕有趣的童话世界,同时声母、韵母、音节也在一幕幕动画音响的效果中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多媒体,加强说话、对话训练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描写的画面,并配上与儿歌内容相符的音乐或其他模拟的声音,恰当地运用声音、画面增强学生读、背、说、演的情趣。特意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为了增强拼音教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住、记准要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想象说话中运用了所学的拼音,从而加强了拼音字母以及音节的学习和记忆。

  七、运用多媒体,使字母书写顺序更加形象直观

  一是通过使用课件帮孩子认清字形。为了更好地优化拼音教学,建议把图片和字母通过课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力求趣味性,多样化。二是用课件帮助记住每个拼音的书写笔顺。在字母书写教学中,笔者将字母的书写顺序制作成动画。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孩子们清楚的看准字母书写的笔顺,从而牢牢的记住字形、读音和书写笔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6-22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谈如何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运动的物体比对静止的物体,对色彩鲜艳的对象比对色彩单调的对象更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利用电教媒体声像皆备、图文并茂的特点,借助多姿多彩的教学课件,创造出丰富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的说写训练提供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和良好的写作情景。

  2.指导观察、想象、说话

  借助电教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而准确的观察、想象、说话练习。指导孩子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合理想象,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写练习。

  3.小组协商会话

  在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说话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相互补充。小组协商会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两人同桌的小小组,也可以是多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在研究小组分组中时尽量好差生均衡,做到最优化的组合,提高小组协作学习效果。

  二、电教媒体下的作文教学尝试

  1.听录音写作文

  声音世界太丰富了,声音能够引发无限的遐想,声响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思维,自由合理地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大胆地写作。可以是一首歌曲或音乐,可以是一段现场录音片断,也可以是一个故事。如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后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以《美丽的春天》和《可爱的春天》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学生一定会合理的想象,并写出美好的春天。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一定会越说越爱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精彩。

  再如:《小站》一课,《小站》的作者抓住了这个小站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朝气、温馨浪漫的小站,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突出写小站的“小”和“静”来反衬站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教学这一课后,把附近小车站和网上下载大车站的录音片段给学生听,有的是小站不大,叫卖声却很热闹,熙熙攘攘;有的车笛声此起彼伏,人声嘈杂。让学生听后写出个性鲜明,主题不同的作文来。

  2.看图片写作文

  图片可以是报纸杂志中的,可以是自己家人或同学朋友的相片,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美景图片。照片是我们生活中一瞬间的“定格”,但是这一瞬间的前前后后的事情是很丰富的,有的很有纪念意义,有的故事很精彩。看到照片会浮想联翩,联想到照片以外的很多感人的事,也有伤心的事,也有自豪的事……往往这些事情有的终生难忘。因此,在看照片写作文的时候,要把照片中蕴含的内容结合起来写,一定会真实感人。再比如在教学写景作文《秋天》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丽,我对学生说:“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吧!”然后把收集到的秋天图片展示给同学。他们边看边议论,有的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完全陶醉在美景中,两眼呆呆地盯住屏幕,生怕错过每一处。看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和感受之中时,适时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大家听。然后写出自己笔下的秋天。

  3.看视频写作文

  电教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提供了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创设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处于妙趣横生的情景中,触发其说话冲动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把说话视为一桩乐事,无需老师多加激发、引导,学生当然会争先恐后抢着说,很有兴趣的写。三维动画故事、事件现场实录,网络下载视频等。视频清晰直观,动画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生动的语言环境,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把视频动画内容看得仔细,听得清楚,并认真思考,合理想象,在此基础上不但说得具体形象,而且说得准确、具体、淋漓尽致。可以看视频续写故事,可以看视频写感想和体会。大地震的场景、宇航员飞天的实况,国庆阅兵庆典和一些新闻事件等等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我们相信,这样的写作教学会使学生越写越爱写,越写越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0-6-22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日趋成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整合的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整合过的教学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最常用的是“情境—探究”模式。适用于课堂多媒体教学学习环境,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另一类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探究和发现的工具,讨论学习和交流沟通的工具,作为知识构建、自我评价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种方法,通常有“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主要是借助于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等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具体模式有:

  1.课文精读模式:网络环境下对课文的精读,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技巧。在这样的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和深刻反思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可参考的相关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储存的系统信息当场对阅读效果进行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模式:这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信息技术传输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大量文本。阅读主题丰富而灵活,信息容量大。教师可以提供很多的参考资源,同学们可以从互联网相关的资源进行论坛,交流经验。还可进行由“面”及“点”的选择性阅读。

  3.作文写作模式:写作是多媒体计算机为作文教学创造出丰富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的说写训练提供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和良好的写作情景。或是将故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作为续写或改写的要求放到网络上,让同学们合理想象,自由表达,使故事情节更曲折,更动人,趣味无穷。或是在网络软件的平台上进行辩论和论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4.听力训练:学生根据信息技术媒体播放的有声资料,可现场做习题练习,由电脑作出即时检测评价。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例谈

  1.直观激趣,引发求知

  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文言文《狼》一课时,文言文本来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如果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根据《狼》这一课的内容制作的短片,学生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2.情境渲染,激发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办法。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将搜集的大沙漠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感到惊奇、感叹;结合课文内容和画面中寸草不生,无毛之地又感到荒凉。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地学课文,而且增强了治理沙漠的决心和信心。

  3.快速反馈,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密度。由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操作方便快捷,反馈及时,评价快速,存储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听、说、读、写练习的机会和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6-22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初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1.优化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

  三、促进学生自学,增强语文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磁带等辅助资料。播放这些光盘,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朱自清的《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优美散文、诗词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还可采用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在不间歇地评议与比较中提高朗读水平。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诸如Internet网,电视广播、电子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除了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还应相应地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章、诗句等,而部分内容因教学目标的制订,又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鉴于部分学生家里买了电脑,学校已建立起宽带网络教室,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中国文学、中国教育网、作文网等文学、教育网站,要求他们在网站中阅读文学作品和学生习作,并作读书笔记。

  3.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星空的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织女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九大行星、牵牛星、慧星等相关知识。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6-22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多媒体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一、是自由活动还是成果展示

  案例一

  背起行囊走四方

  1.口语交际,叙说家乡的美好风景

  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要求有条理、有真情。

  2.模拟旅游,领略神州的人文精华

  (1)组织一次独特的模拟旅游活动,要求学生按“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分别查阅相关资料,除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外,重点是搜集该地的人文材料,如历史沿革、文化精品、地方风情等。

  (2)根据搜集到的材料写解说词,每一处景点的解说最好穿插一些历史传说或幽默小故事。

  (3)在同学之间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4)评选出“最佳导游”或“最佳旅行社”。

  3.展示照片,重睹祖国的大好河山

  (1)收集过去出去旅游所摄照片。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粘贴照片:如可按“纵情白山黑水、领略南国风光、感受西部荒凉、体验东部豪情、发现中部奇崛”等类别展示照片。

  (3)赏鉴评价。对各组照片编号,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此次展览的优秀照片。

  4.摘抄吟诵,厚积“走”的文化

  开展这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走四方”的途中关注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观看有关“走”的著述和影视作品,并通过交流和写作,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1)鉴赏对联文化。

  (2)欣赏“走”的文化:①观看电视节目;②阅读文学作品。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具有生成性,它与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综合性学习目标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分享与合作、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掘、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显现以及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应是具体的确定性的硬性目标,但也不是没有目标的自由活动,而应是伸缩性强的入口小但开口大的软性目标。在这个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老师围绕“背起行囊走四方”安排了四项活动,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颇具匠心,而且活动的目标明确。但“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展示照片”都侧重于对活动成果的展示,而没有将自已或小组在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进行大胆展示,成了表演秀。

  二、是单纯的语文课还是异化的科学课

  案例二

  九下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1.生我是这片土地—“图”说中国土地

  从两个角度来展示图片资料,一是从“资源现状”的角度,展示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的各种相关图表;一是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展示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土地改革图片资料。此活动主要是了解中国土地现状,增强忧患意识;了解如何合理管理、利用国土资源,培养责任感。

  2.一寸河山一寸金—“文”说中国土地

  搜集与土地相关的神话传说、地方民俗,相关的成语、俗语,及保卫土地的故事,然后用手抄报、墙报的形式来展示,增加知识积累。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音”说中国土地

  搜集和土地相关的诗文及朗诵、视频资料,合理编排,举办一个小小的朗诵会,亦赏亦诵,在浓浓的文学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种专题的研习活动,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纯粹意义的科学研究。我们不能将综合性学习上成了单纯的语文课,也不能上成了异化的科学课。老师的设计试图从“图”“文”“音”三个角度入手,围绕“中国土地”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第一个板块“生我是这片土地”从资源现状和资源管理的方面来谈“中国土地”,似乎成了异化的生物课。第二个板块“一寸河山一寸金”如果侧重保卫土地的历史故事,就会成为异化的历史课。只有将地理知识的讲座与语文的人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灵的震撼,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

  案例三

  寻找春天的踪迹

  1.看春—春色怡人

  (1)播放一组“春”的画面(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感受大自然中的春天。

  (2)请绘画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绘画小组带作品上场,在屏幕前展示作品)

  2.读春—春风拂面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查找到的吟春的语句。

  3.唱春—春声和悦

  春天如此美好,我忍不住想放声歌唱,让我们先来倾听音乐小组带来的“春的旋律”。

  4.悟春—春留心间

  (1)受了这么多优美作品的熏陶,你是不是也想跃跃一试,展现自我的风采呢?

  (2)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就从自然界的春天里感受到人生的哲理,感受到深刻的意蕴。请同学们自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

  当听完这节综合性学习的课后,起初陶醉在“听说唱”的热闹形式中,但冷静反思,又不得不对这堂课产生质疑: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来朗读美文美句,花大力气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这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我们不能否认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但我们应十分清醒地看到,综合性学习教学虽然与阅读教学有联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这些与阅读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更不能因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中有通过写作(小报告、调研论文)来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这一形式就将综合性学习当作写作课来教,这也是不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6-22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做到巧妙设计课型结构 有利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许多的课开始很好,而结尾却后劲不足,对此,我认为以下几种结尾方法能让我们的课后劲有力。

  (1)发散式结尾。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的降低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教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时,则采用了这种方法。《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劳苦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该有多少事可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总理的为人了。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我提示学生回忆五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说:“同学们应该还记得课文描写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同学们联想一下《一夜的工作》中的总理,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还有的说……

  (2)反思式结尾。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在结尾部分作了如下处理。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学生回答。此时,可挂一幅邱少云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墓碑”

  这样的结尾,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引起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

  (3)激发兴趣式结尾。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激趣,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阔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痛恨。又如《小英雄雨来》一文,课后我布置同学们以6-8人小组排演课文剧在班上表演,并选出优秀的一队,老师再作辅导,无论从道具到音响,舞台设计等都作精心的编排,让他们“六一”节为全校师生表演,此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通过朗诵表演,小英雄雨来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课型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做得好,处理灵活,就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22: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