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草帽记》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帽记》课堂实录1
 教学要求: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冷静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示出来的冷静、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计”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出示课题:《18、草帽计》,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
     (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交流:
    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干,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身的巧计有充沛的掌握。
    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计”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身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依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
      (“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
    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
      (“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
      (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身中计。)
    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防止。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沛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
  四、熟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习题3、4
  六、安排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
   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详细复述课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
  (一)复述第三小节
   1.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板书:①熟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
   2.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板书:②归纳要点
     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协助我们归纳要点。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交流。
   3.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
     板书:③详细复述
   4.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
  (二)复述第四节
     学生评议。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
   2.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和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计”的神妙之处。
  四、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草帽记》教学反思2
《草帽计》是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讲解本课伊始,我运用预设的大语文观教学,抛出问题:“‘战士们都称誉贺龙同志神机妙算,那么贺龙究竟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学生阅读课文后发言到:
生:贺龙同志神在: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只没有慌张,反而充沛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生: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冷静冷静、和时应变
生:妙在——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贺龙的掌控之中,让狂妄的敌人步步走进了他设下的圈套,而丑态百出。
师: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和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
……
(学生的发言提醒了我,课文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啊!于是我改变了教学预设。)
师:你能认真读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局面吗?
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红军扔草帽的局面——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路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白军抢草帽的局面——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也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两处描写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学得很来劲,学得很投入。)
生:这两处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侧面反衬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师:再读读这两个局面,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呢?
生(踊跃发言):尽管红军战士们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但当贺龙一声令下,大家都是“绝对服从”,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军纪律严明,和后面的白军的涣散、“一窝蜂地抢草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匪军官的无知愚蠢,反衬了贺龙的神机妙算。
生:从“统统”可以看出战士们对自身的指挥员绝对信任,依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生:从“得意忘形”充沛体现了匪军官自高自大的心态,而“哈哈大笑”则表示贺龙胸有成竹、聪明智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师:课文中除了该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外,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还有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句子。
生(一会儿,就有多名同学举手发言):有,就是红军战士扔草帽前后的想法。通过对比反衬贺龙同志的聪明智慧和战士们对贺龙同志的敬佩。
……
就在学生兴趣盎然、 畅所欲言时,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愕然,都怪时间过得太快了,“唉,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呀?”“嗯,真的是太快了。”……我想学生责怪时间过得太快,是因为他们觉得课上得开心有趣,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教后记:
下课后,我深深地被学生的精彩发言激动着,也许这就是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和生成,我庆幸被我捕获了。我把它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切磋。《语文课程规范》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时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只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公开课教案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为课堂生成营造空间,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本课时就这样围绕“对比”来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局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草帽记》教学反思3
在教学活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学习,对贺龙发生一种钦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贺龙同志遇事冷静冷静、运用智慧分析解决问题的愿望。但学生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不少学生的回答完全偏离了话题:“白军真是太蠢了,他们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草帽是红军的标志吗?”“敌人相互残杀,真过瘾!”“贺龙真是的,为什么不直接把白军消灭?”……面对偏离了航向的回答,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虽然学生回答的内容不能完全说是错的,但没有达到预设目的就是我的失败。只有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才会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又和时地调整了思路,问:贺龙的做法对你的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启发?这时候,学生终于又回到了预定的轨道上,我这才松了口气。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独特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需具有目标性和精确性。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是知识的引路人,只有在精心准备、和时反馈,发现问题和时调整中,才干真正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航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