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溢了民俗文化的风情。
〖教学目标〗
  1.能够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流利。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时的考虑交流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又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身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思路〗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又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春节的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一起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七年级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录像播放:春节人们联欢的局面以和挂灯笼、贴对联、选购中国结、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局面。
  师: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真是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
  生:老北京(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身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导课热闹而富有感染力。生动的画面随同欢快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带进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师:课文读完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1:“色如翡翠”是什么意思?
  生2: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3:什么是腊八蒜?
  生4:就是在腊八这天泡的蒜,到了年底就可以吃了。
  师:你可真会读书,你的解答非常正确。
  生5:“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师板书:截然不同)
  生6:就是一点也不相同的意思。
  生7:冰灯是什么?
  生8: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生9:“守岁”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
  师:看来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明白,那一会儿我们再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守岁?
  点评:质疑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和对话的空间,充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你问我答,配合默契,合作自然。
  (二)学习生字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自身读一下。
  师: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什么?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谢谢你对大家的提示。[点评:点拨巧妙,回答精彩,评价亲切。]
  师: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吧,来我们一边放鞭炮一边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课件:生字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爆竹爆开,出现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指名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点评:教师不只关注发言的同学,更关注了听讲的同学。]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热闹。
  生:喜气洋洋。
  师:板书“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十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级、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点评: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协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局部,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句子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1: 我觉得××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没有读好。
  生2:我觉得××读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3:我觉得“团圆饭”这一句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生4:我补充一下。“出门在外的人,肯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句话应该读得再快一点,因为团圆饭很香,那些人就像闻到了香味,走得很急。(师默许地点头)
  生5: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高兴。
  生6: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生7: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应该读得再香一点,因为每一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
  点评: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他人读书的好坏,而是随同着自身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
  师:你会读了吗?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身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2: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除夕一段)。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1:“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2:“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老师再来补充一点,“守岁”就是到了除夕夜,人们点亮灯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块聊天,一整夜不睡觉,期待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再一次感受当新年的钟声敲起时的局面吧。(《 春节晚会》片断: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七年级)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点评:“守岁”一词的处置非常巧妙。首先通过师生交流初步理解了意思,又通过《春节晚会》12点钟声敲响的片断播放,再现了热闹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又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大年七年级”一段的学习。
  生1:大年七年级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七年级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1:大年七年级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小朋友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生2:大年七年级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除夕人们在家里做年菜。
  生3:除夕的晚上那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七年级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七年级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悠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人们很忙碌。
  师:真是不得了,你用“忙碌”和“悠闲”这两个词概括了除夕和大年七年级截然不同的景象。
  师:(小结)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七年级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身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七年级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七年级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师:你想读什么?(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七年级。
  生: 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男生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女生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男生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男生读得很有感情,女生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可以说他们各有特色。
  点评:教师抓住“截然不同”一词,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既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截然不同”的意思,又把大年七年级和除夕的景象做了细致的比较。男女生竞赛的读书,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师: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不相让”的评价,好不好?大年七年级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
  师:除夕,大年七年级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七年级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小朋友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提一个问题,假如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拴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因为元宵节明月当空,是晴天。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除了灯还有什么?
  生:还有月光。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点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元宵节”一段的学习,通过合作和展开争辩,理解了元宵节是春节高潮的原因,解决了不明白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师: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课件播放花灯图片:宫灯花灯冰灯龙灯)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看到的灯。
  生: 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
  点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兴趣。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
  (引读)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就结束了------ 生: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2004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出示作业:
  1.写一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画一画你们家过春节的情景。
  3.选择和春节有关的佳词佳句积累下来。
  4.搜集和春节有关的图片、传说故事等,小组合作办一份春节的手抄报。
  点评:“作业超市”是一种创意,它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发明的空间。“超市”里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活泼的形式和贴近学生特点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规范》渗透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和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在讲授《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努力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趣盎然,感受语言的魅力。
  《老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假如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竞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学习除夕一段,学生在评价同学读书时这样说:“书上写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我在过年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时,特别高兴,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应该读的高兴点。”“鞭炮声日夜不绝,应该再读的再热闹一些,因为鞭炮这一家响过之后,那一家又放起来了,响声不时,所以要读再热闹一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感到特别香,应该再读得香一点。”学生的精彩发言,充沛体现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身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又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竞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身的理由”等形式,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例如在学习元宵节这一局部,学生有如下的发言:“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呼作响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小朋友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我提一个问题,假如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战略,给予学生充沛展示自身的空间,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但通过上课,发现在评价学生时,语言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和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应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歌谣激趣,谈话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浏览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
  (小朋友小朋友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级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想方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自读提示,重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逐步培养自学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地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级――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身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身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依照自身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3.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示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4.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身做导演,拍摄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5.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生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小朋友。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
  (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6.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发明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并利用资料说说我们博兴过年的习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身必需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再者,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轻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案例点评〗
  首先,这节课组织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歌谣导课、录像放映、导演拍片,教学过程一波三折,学生自始至终坚持着浓厚的兴趣。其次,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次,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布置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运用资料说话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了思维,增加了才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身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身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示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示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示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身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身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身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