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0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形式可活泼多样
案例描述:一位老师执教《詹天佑》一文时,其两课时的板书设计富于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感知课文,所以板的形式是:
设计线路
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深入文本,板书就富于变化了,用图文的形式,其板书是:
(杰出、爱国)
执教老师在板书时,根椐文本的特点,第一课时的板书和第二课时的板书有明显的变化,做到因课时而变,依据具体情况定板书设计的形式。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所以采用了文字表达的横向板书的形式。第二课时采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悟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反之,如果第二课时还是按照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下去,老师的板书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因此,板书的设计如果能因教学内容来定,同时因课堂的生成作调整,形式活泼多样,更能焕发出课堂的魅力
“错误”,有时也是美丽的
案例描述: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清课题,然后看他板书课题,靳老师有意漏了一个“这样”一词,然后让学生读课题,学生一读就知道老师这个课题板书错了,此刻,教师不失时机问学生:“有了这个词,你就会有什么疑问?”顺而学生就问出了“这样的一个小村庄,是怎样的村庄?”等问题。
板书“出错”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老师的故意出错可以成为一个教学资源。上述案例中靳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就体现在故意出错,“这样”一词的故意漏掉是有目的的,挖掘出了文本中最快的学习信息,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读书认真的良好习惯。故意出错的教学艺术还可以用在教学中的细节上,如一个老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把重点的,又容易错的词语故意写错,让学生发现,错在哪?老师的“错”可能是一些学生在平时存在的问题,被老师一“错”,学生就知道以后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就懂得哪儿要引起注意了。这个“错误”是美丽的,是教师精心设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