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方法》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3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植物妈妈有方法》课堂实录1
 《植物妈妈有方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达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串讲
  第一段是课文起始段,课文里难于理解的词语比较多,而学好了这一段,弄懂了课文内容,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我选用了串讲的教学方法,解答了“假如、四海为家、旅行、啥方法”等词语。学生理解了课文,读起来就琅琅上口,积极性就自然高涨起来。
  二、谈话
  课文第二段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蒲公英,使学生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会顺风飘去,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达的。读了课文以后,我把课前采集来的蒲公英的绒球展示给学生看,再吹一口气,学生便见到有些种子纷纷飘走了。此时,我就选用了谈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指出拟人句中“蒲公英的小朋友”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并解释“纷纷动身”的意思,学生通过着实物,再读课文,讨论蒲公英飘散种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释疑
  课文第三段写的是苍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很少观察过苍耳。刚读完这段课文时,学生便纷纷提问:“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全身武装”“什么是铠甲呢”“动物的皮毛怎么会挂住苍耳的种子呢”我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用实物苍耳来作详细解答。为取得最佳效果,我将苍耳种子画在玻璃板上,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一粒粒长满尖刺的种子。他们意会到这就是苍耳的小朋友,穿上带刺的铠甲,全身武装了。我用几粒苍耳种子放到学生的绒衣上,让学生走一走,跳一跳,种子却牢牢挂在身上。利用这种释疑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弄懂了“只要挂在动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
  四、演示
  课文第四段写了豌豆荚在太阳底下晒裂了,豆粒儿蹦跳到别处。教此段时,我就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将豌豆弹射出来。这与课文里写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小朋友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这样演示,学生的疑问就全部消除了。
  五、引伸
  学习了前面几段课文后,我跟同学们一起归纳出植物传达种子“靠风吹、太阳晒、动物皮毛带”等方法,并且设疑问:“植物妈妈的方法就只有这些吗”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课文,并补充说明植物传达种子的其他方法。如有的学生说:“菱角种子随水漂流;石榴让鸟儿吃下去,种子随粪便拉到不同的地方。”还有的同学说:“桃子、杏子幼稚的时候,红红的,招引动物去吃,还会从树上掉下来让动物容易吃到。动物吃了甜甜的肉,里面有一个核,咬不动,吐了。那个核在地里裂开,种子开始发芽,长成桃树、杏树。”还有十几位同学分别说出榆树的榆钱、柳树的柳絮、槐树的槐荚等等,都是借助不同的外界条件把种子传达到更多更远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获得了更多知识,从而收到了最佳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植物妈妈有方法》课堂实录2
 《植物妈妈有方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介绍生物知识的科普类儿童诗。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考虑:植物用什么方法传达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并从小学低段儿童特点动身,适当采用“扮演——体验”的教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下面摘录第二课时的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指导朗读,引导探究
  (在复习第一节的基础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达种子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
  师:蒲公英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什么?
  生:降落伞。
  (出示课件图片,认识像降落伞的蒲公英婴幼儿和像绒球的蒲公英妈妈。)
  师:光有降落伞行吗?还需要什么?
  生:风。
  师(看课件录像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你动身我动身,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动身了。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达种子的?
  生:蒲公英是请风帮助传达种子的。
  师(指导朗读):小蒲公英在蓝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朗读时要注意读出他们的心情。
  (学生齐读,读出了欢快自豪的心情。)
  片段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请你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苍耳和豌豆两种植物中你们组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方法?
  (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说说这位植物妈妈请谁帮助传达种子?怎样传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出还不懂的问题。
  (小组分工:组长组织讨论;检查者检查是否完成了每一项任务;监督者监督组里每一位同学是否都认真朗读和参与了讨论。)
  (各小组学习,讨论,朗读,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组织讨论协助解决。)
  师:刚才各个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弄明白了苍耳妈妈或者豌豆妈妈是怎样把自身的小朋友送到远方去的。
  片段三:小组交流,扮演体验
  (学生汇报交流。“先锋”小组喜欢苍耳妈妈传达种子的方法,他们通过扮演的形式来汇报。)
  生A:我是苍耳妈妈,我的小朋友长大了。(“苍耳妈妈”欢快地手舞足蹈着,老师把一颗颗苍耳粘到他身上。)
  生B:我是小白兔,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生C:我是小花猫,喵—喵—喵。
  生D:我是小袋鼠,有一个大大的口袋。
  (“小白兔”、“小花猫”、“小袋鼠”分别跳着、走着经过“苍耳妈妈”的身边。)
  生A:请你停一停,能不能搭个便车带我的婴幼儿到远方去旅行啊?
  (小动物纷纷表示同意,把几颗苍耳粘到自身身上,离开了“苍耳妈妈”。)
  (“小白兔”把苍耳撒在田野里;“小花猫”把苍耳撒到山坡上;“小袋鼠”把苍耳撒在自身家门口。)
  师:你瞧,苍耳妈妈多聪明啊!她请小动物帮助把自身的小朋友带到了远方。小动物把小苍耳带到哪儿,哪儿就是小苍耳的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植物妈妈有方法》课堂实录3
 《植物妈妈有方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达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串讲
  第一段是课文起始段,课文里难于理解的词语比较多,而学好了这一段,弄懂了课文内容,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我选用了串讲的教学方法,解答了“假如、四海为家、旅行、啥方法”等词语。学生理解了课文,读起来就琅琅上口,积极性就自然高涨起来。
  二、谈话
  课文第二段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蒲公英,使学生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会顺风飘去,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达的。读了课文以后,我把课前采集来的蒲公英的绒球展示给学生看,再吹一口气,学生便见到有些种子纷纷飘走了。此时,我就选用了谈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指出拟人句中“蒲公英的小朋友”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并解释“纷纷动身”的意思,学生通过着实物,再读课文,讨论蒲公英飘散种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释疑
  课文第三段写的是苍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很少观察过苍耳。刚读完这段课文时,学生便纷纷提问:“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全身武装”“什么是铠甲呢”“动物的皮毛怎么会挂住苍耳的种子呢”我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用实物苍耳来作详细解答。为取得最佳效果,我将苍耳种子画在玻璃板上,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一粒粒长满尖刺的种子。他们意会到这就是苍耳的小朋友,穿上带刺的铠甲,全身武装了。我用几粒苍耳种子放到学生的绒衣上,让学生走一走,跳一跳,种子却牢牢挂在身上。利用这种释疑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弄懂了“只要挂在动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
  四、演示
  课文第四段写了豌豆荚在太阳底下晒裂了,豆粒儿蹦跳到别处。教此段时,我就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将豌豆弹射出来。这与课文里写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小朋友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这样演示,学生的疑问就全部消除了。
  五、引伸
  学习了前面几段课文后,我跟同学们一起归纳出植物传达种子“靠风吹、太阳晒、动物皮毛带”等方法,并且设疑问:“植物妈妈的方法就只有这些吗”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课文,并补充说明植物传达种子的其他方法。如有的学生说:“菱角种子随水漂流;石榴让鸟儿吃下去,种子随粪便拉到不同的地方。”还有的同学说:“桃子、杏子幼稚的时候,红红的,招引动物去吃,还会从树上掉下来让动物容易吃到。动物吃了甜甜的肉,里面有一个核,咬不动,吐了。那个核在地里裂开,种子开始发芽,长成桃树、杏树。”还有十几位同学分别说出榆树的榆钱、柳树的柳絮、槐树的槐荚等等,都是借助不同的外界条件把种子传达到更多更远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获得了更多知识,从而收到了最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8: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