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孔子游春》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在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游春》课堂实录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引导学生体会“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你对春天的印象吗?两个字呢?用个成语行吗?
    导读过渡:春意盎然,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泗水河边,那里的春天怎样呢?
  二、精读课文:
  (一)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
    2、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位“伟大的母亲”?自由读考虑;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联系生活,重点在母亲上:温馨、舒适、甜蜜)
    4、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5、学了这小节,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泗水河边的春意很浓了,但是课文最后一节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从“春意更浓了”你又能读出什么呢?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3-17小节,考虑:你又读出来怎样的“更浓的春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身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朗读。
    (1)教师的循循善诱;
    (2)教育的效果(子路、颜回的语言);
    (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师生的朋友般的和谐,浓浓情谊。
   4、重点学习:教师教诲
    (1)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句子,仿照写句子(让学生上黑板写);(2)交流评点句子;(3)句子应该怎么写?学生交流;(4)指导朗读理解、体悟这段话,然后学生再写句子,再交流;(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7)读了孔子的话,你想说什么吗?(真君子的涵义,结合资料学生自由表达。)
  三、总结:学到这里,你还想怎么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语文综合实践: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做手抄报。
   3、语文综合实践: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异同点。
  板书:
              春意浓
       12、孔子游春 真君子
              春意更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2
 转眼之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进师生的教育学习生活已经有两年时间了。两年来,我们遭遇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抱有冷视心态和畏难情绪;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确立浅显、操作方法直接简单;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游离”现象等。这些问题都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难以完满达成,学生不能得到充沛健康发展。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瓶颈”?
  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绚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情不自禁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溢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高尚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定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议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
  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高尚教育使命。
  2、为了“高尚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掌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防止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经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置、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置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平安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平安,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平安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生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平安。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平安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平安隐患。但是,假如以平安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生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外表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平安事故!
  感悟二、实实际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们细心考虑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无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陶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身论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无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逾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时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战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习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发生。”(2004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身表功的人”。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身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身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靠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需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最后,我们要供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别性,学生学习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只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别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别性,比方“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别性作为珍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溢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漠不关心,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定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置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深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的体悟,展示自身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一起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流露自身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干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和自然,才干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干发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3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示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和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文章不只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而且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透过课文可窥一斑。
  一、教育即生活。据载,孔子很重视对弟子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教育,他亲自整理编辑了教材——六书,但是对弟子的教育又绝不只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近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一树一木开口,一山一水育理。利用生活这部广博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这一教育思想同今天我们提倡的大教育观的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孔子游春》一文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是读后的一大感受。例如:“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当孔子听完性格不同的子路和颜回各自的志向后,“孔子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当颜回弹琴唱歌时,“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等等。丝毫看不出孔子有半点“师道尊严”的架子与面孔,师生俨然是一种朋友关系。正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弟子们才干畅所欲言,师生才干一起研讨,实现“教学相长”,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
  三、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孔子积极倡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去游玩,游玩中巧借河水诱导弟子,乍一看,孔子的这次教育活动是一种偶然,实则不然。我们无妨这样考虑一下:春天到了,孔子为什么选择到泗水去游玩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是因为“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此时的泗水正是生机勃勃的时期。那么,孔子又为什么选择有水的地方呢?那是因为孔子“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颜回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此之前,孔子早已有了关于“水”的宏论,这次泗水之行是孔子精心设计的一次教育活动。当孔子在全神贯注地凝视泗水时,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并且“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此时弟子们已经达到一种“愤”、“悱”的状态,孔子见时机已到,便引发了一场关于“水是真君子”的谈论。弟子们听后“无不惊讶”,都没想到“老师从这司空见惯的河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可见,弟子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多么的深刻!
  正因为弟子们深刻地受到了“真君子”的思想教育,所以孔子又因势利导引导子路和颜回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引导弟子在言行上做一名“真君子”。其教育可谓水到渠成。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孔子没有去“告诉”弟子,而是引导弟子主动去“发现”,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这一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