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 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点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教师示范,指导自读。
1、生字读音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朗读技巧指导。
本文内涵丰富而深刻,抒情气息浓郁,要求学生朗读时掌握好朗读基调。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6、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检查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 )养 ( )赏 ( )香 ( )紫( )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与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的10岁儿子只见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三、研讨第2~5自然段
1、那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第2~5自然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3、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是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4、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十岁”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而且,这里的“只有”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义紧密相连,去掉了语义久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
(3)来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
(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使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龄相仿,你们有没有向你的家人表达自身的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保守美德教育)
(6)试背诵
5、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的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万紫千红; 味:阵阵芳香、引来一直只蜜蜂)
(4)写作指导和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是心情怎样?(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只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研讨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和表示信中的引用局部)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上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所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身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身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个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广博深沉的爱)(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身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背诵6~9自然段。
教学反思:
本课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信的内容:为什么高尔基说儿子种的鲜花是美好的东西?文中两处这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课上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第四节,反复品读,交流,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读信,从而对高尔基“爱儿子”有更深切的体会。
当提问学生对文中第二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的内容比较丰富:美好的环境、迷人的微笑、亲切的问候、无私的奉献、热情的协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但当让学生替高尔基的儿子回信给爸爸时,就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1)信的格式忘了。(2)如何以儿子的口吻写信。(3)信的内容和文中的信联系的、不当等。
看来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单薄的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2
师:请大家找找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信的内容?
  生:7、8、9自然段。(屏示这三自然段文字)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方法,好不好?
  生:我们可以多读几遍,认认真真地考虑。
  生: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生: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考虑,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沛自由读,认真考虑,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评:《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自身来想方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考虑、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身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师: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七自然段。(生读)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多会读书啊,连标点符号也没放过!
  [评:适时的肯定,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假如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好的!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8自然段。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这里,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他人种鲜花?
  生:(笑,摇头)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他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特意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这位小朋友很感动。望着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你们也给过他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敢过马路,我就搀着他一起过。我给了他协助,感到很高兴!
  生:我给贫困学生捐款。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我也感到很高兴!
  生:今天,我的同桌没带钢笔,我借给他用。我协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也很高兴!
  生:……(略)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协助,甚至一个抚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他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他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示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了“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示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生:就是给他人美好的东西。
  生:就是给他人协助,给他人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生:(齐读7、8、9自然段)
  [评: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括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笼统的、理性的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笼统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来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了《规范》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战略”的教学建议。]
  师:读了这封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他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生:爸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略)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评:《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3
师:请大家找找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是信的内容?
  生:7、8、9自然段。(屏示这三自然段文字)
  师:这些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想想弄懂它的方法,好不好?
  生:我们可以多读几遍,认认真真地考虑。
  生: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生: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那么下面就先请大家独立考虑,认真读,仔细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充沛自由读,认真考虑,仔细圈画)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把你读明白的告诉同学,讨论讨论是不是这样。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读懂的多。
  [评:《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自身来想方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考虑、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身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师: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七自然段。(生读)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多会读书啊,连标点符号也没放过!
  [评:适时的肯定,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假如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他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好的!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
  生:第8自然段。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这里,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他人种鲜花?
  生:(笑,摇头)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他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特意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这位小朋友很感动。望着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你们也给过他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敢过马路,我就搀着他一起过。我给了他协助,感到很高兴!
  生:我给贫困学生捐款。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我也感到很高兴!
  生:今天,我的同桌没带钢笔,我借给他用。我协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也很高兴!
  生:……(略)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协助,甚至一个抚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他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他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示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了“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示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生:就是给他人美好的东西。
  生:就是给他人协助,给他人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生:(齐读7、8、9自然段)
  [评: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然而,由于其中包括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就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笼统的、理性的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身边熟悉的事情来理解“美好的东西”、“‘给’,永远比‘拿’愉快”等,使笼统的事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用了读中感悟、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来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较好地落实了《规范》所要求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战略”的教学建议。]
  师:读了这封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他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生:爸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你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略)
  师:课后,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评:《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