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设计

众所周之,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精益求精,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殿堂,是我们每一位师者永恒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现在我就抛砖引玉,以《祖父的园子》为例,说说我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思路。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时,我大致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与生谈话,引出课题,简介作者

 童年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最难忘的。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女作家萧红,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写了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是什么让她对这园子念念不忘?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她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设计说明: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第三环节: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亮晶晶的园子,二、快乐的园子,三、自由的园子)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情景。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让学生说说: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的基础上质疑: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仅仅想表达的是倭瓜的自由,黄瓜的快乐吗?

把倭瓜、黄瓜换成园中的“我”,然后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愿意栽花就栽花,愿意浇水就浇水,愿意捉蝴蝶就捉蝴蝶,愿意吃黄瓜,愿意躺着睡就躺着睡,就算一棵花也不栽,一瓢水也不浇,祖父也不会生气,更不会骂我.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并不排斥局部的精读,本课的设计中,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4.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四环节: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设计说明:让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这项简单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后的反思: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课堂上,孩子们对文中的小萧红羡慕不已。这样一个亮丽清新而又富有童话色彩的园子,场景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发生在他们身上一样。如果课文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所得就要丰厚得多。其实快乐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田野,图书馆、操场、河边、包括属于他们自己的房间,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别有一番情趣。因而童年的快乐应该拓展开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更有生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6: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