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9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在这样一种引领的氛围中,让教师进一步强化了“高效”意识,为稳步推动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案例研究 探求“高效”策略
在前期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案例”必须具有新颖性、包容性、典型性等特点,才可能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探究活动”阶段,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目标;只有经过实践,方可发现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案例”;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案例”,才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为此,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把工作的重心定位为“四点”:
一是“立足点”,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二是“着眼点”, 重点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切入点”,重点关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四是“生长点”,重点促进师生的发展。
我们采用 “以点带面同发展” 的形式,即“示范引路,全面铺开,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吸收创新”,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并坚持“准备充分、遵循常规、适度创新、追求实效、杜绝虚华”的原则,探求适合各学科的”高效策略”。简要说明如下:
1、成果辐射引领做。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我校充分发挥数学组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以阮永胜老师执教的《.游戏公平》一课为研究内容,由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现场课堂诊断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即由四个维度观察点的数学老师,分别带着校内其它学科的教研组长,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全校其它教师现场观摩,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可操作性的框架,给了老师们一个思考与咀嚼的话题蓝本,并针对观察,每位老师写出参与活动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共同交流、共同反思和合作学习的教研氛围。
有老师在反思中写道:“过去在我的心里,校本研究只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与我的生活很遥远。如今,看着和我一样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同伴们侃侃而谈的神情,我自责于我的懒惰,自责于我的认识肤浅,更自责于我对校本研究内化的不够……看着在同伴的帮助下,阮老师对教学设计的二次修改,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教研活动可以开展得这么精彩,可以有这样大的‘魔力’ ……”就是这种引领的内化作用,让我校其它学科组均步入了研究轨道。
2、不同策略推进做。目前,以“案例研究活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在我校已全面铺开,不同学科的各个研究小组,分别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扎实开展了案例教研活动。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整理问题——课堂观察——形成案例”三个阶段。“整理问题”即通过“观摩课堂、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确立研究问题;“课堂观察”即通过“查找原因、确立观察点(量表)、解决问题”,进行课堂诊断,“形成案例”按照“交流反思、集体会诊、达成共识”等案例流程,采用多人同课、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多种方式,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放式的深度会谈,实现一个研究团体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共性问题。
这里,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推进策略”:一是区域内学校与学校共研;二是校内大小教研组并进,即相同学科分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同时开展案例研究;三是比赛和展示促研,即竞赛或展示与研究相结合,这一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研究质量。
在推进中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进入了深度反思状态,并能捕捉到如何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行为意识,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大家在聚焦课堂的问题诊断中,探索出了具有学科特点的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以及英语口语化教学策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