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4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二、依托学习小组,组织朗读活动。
在中国特色的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特大班额下,一位语文教师带六七十个学生比比皆是,这的确为全面达成“朗读”教学的目标增加了难度。作为一介书生,我们无力改变班额的大小,但我们可以变“大”为“小”,化“多”为“少”,把一个“大班”分成“六人左右,好中差搭配”的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依托这样的学习小组组织“朗读”活动。
1.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当众读书的机会
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全班范围内的指名朗读是只能让少数学生得到锻炼,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当众读书的时间和机会。久而久之,很大一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当众表达的愿望和激情,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和“听众”。而在建立了“学习小组”之后,每个同学都能够在自己的组内当众读书,从“观众”变成“演员”,从“听别人读”变成“读给别人听”,这不仅能够克服学生不愿朗读的惰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表达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张扬个性,提高朗读水平。
2.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交流互动中进步
传统的指名朗读后的交流评价是“一对众”的相互关系,即一个学生“读”,全班同学“评”,结果是要么缺乏“互动”,要么流于形式。而在学习小组内,由于组员只有少许几个学生,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其他同学就可以立即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成功之处,大家共同学习,一起分享;不足之处,大家引以为戒并帮助纠正和完善。这样的交流互动方便快捷,及时有效,有时甚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达标检测中过关
学完一篇课文,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达标检测,但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显然很困难,而把这一工作交由学习小组完成却是切实可行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轮流在组内读书,接受小组成员的“考核”,也可以由组长逐一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同时组内其他学生自由练读,准备接受考核。考核合格的,由组长签字或全组成员鼓掌通过;考核暂未合格的,由组长记下姓名,督促其认真反复练习,进行二次考核,从而保证个个达标,人人过关。
紧紧依托学习小组,开展朗读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当众读书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研讨的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组内达标。这无疑为守住阅读教学的底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优化指导策略,提高朗读质效。
在当前不少语文课上,教师的朗读指导呈现出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表层技巧的“机械化”指导;二是“放任自流,情不达意”的“放羊式”指导。因此,要想改变学生朗读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必须优化朗读指导的策略。
1.大声为孩子朗读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个经常为孩子朗读的老师,他的班级学生的朗读及阅读能力远比其他班级高得多。所以,他在他的著作《朗读手册》中对老师和家长呼吁: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大声朗读课文给孩子听。从时间上讲,可以安排在课始,也可安排在课中,还可安排在课尾。从内容上说,可以读整篇课文,也可读一段、一句,甚至可以读一个词语。总之一句话,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堂上,教师入情入境,绘声绘色的范读一定会集中孩子的注意,打动孩子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教师大声的朗读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朗读“渴望”,而“渴望”朗读比任何一种朗读技巧指导都更有效!所以说,教师大声读书在朗读指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实现“大声为孩子朗读”。和教材配套的课文录音,一般都由专业人员朗读,字正腔圆,悦耳动听,加之辅以和文本相应的声音和音乐,很容易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反复播放课文录音,就等于免费帮孩子们聘请了一位出色的不知疲倦的“朗读专家”,孩子们浸染其中,耳熟能详,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读书”。可以说,播放课文录音“标准规范”“价廉物美”。
教师大声朗读课文及播放课文录音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和模仿的“标本”和“范例”,是朗读教学中最方便、最朴素、最实用的指导方法,对于善于模仿的学生来说,在朗读训练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上,“为孩子大声读书”被忽视和弱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然,在“大声读”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让孩子边听边“默读”或“小声跟读”,从而发挥“大声朗读”的最大功效。
2.引导孩子用“心”朗读
美妙悦耳的歌声缘于发自内心动情的歌唱,同样,动人心弦的朗诵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真情流淌。没有情感参与的朗读是苍白甚至呆板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投入真心,融入真情,入境而读,动情而读。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描绘的情景,身临其境,入境而读。苏教版教材《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描写了巴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盛及衰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课文的三、五小节分别描写了“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和“今日”大瀑布的“生命垂危”。怎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呢?首先,我让孩子们读读这两小节并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大脑中出现“飞瀑图”和“消亡图”。接着,播放视屏展示大瀑布的雄姿,出示图片展现大瀑布的枯竭,通过对比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最后,分别选用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和悲惨凄凉的二胡演奏《江河水》给两小节配乐朗读。这样,音乐画面,情景交融,孩子们身临其境,伴随大瀑布一起奔腾、咆哮、哀叹、伤心,朗读课文自然就情深意切,真挚感人。
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如果在朗读教学中你觉得什么东西不容易讲清,那么请您首选音乐,她常常能把课文中蕴含的东西淋漓尽致地传递给学生。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学生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语言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
3.鼓励孩子“广泛”朗读
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曾撰文指出:朗读在发达国家是一种日常行为。2006年的“柏林国际文学节”上,他参加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朗读会。德国人甚至将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以及他的一些短篇小说翻译成德文在学校、在社区图书馆朗读……
由此,我想我们应该鼓励并引领孩子进行广泛的朗读:可以读唐宋诗词,可以读童话寓言,可以读新闻报道,甚至可以读读歌词、广告语。一句话,凡是可以朗读的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也许有人会说,课文还读不好,还去读什么课外读物?殊不知,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大声朗读无疑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提升,坚持不懈的广泛朗读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反之,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取得阅读教学大面积的丰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守住阅读教学的底线并以之为基点深化小语课程改革,让小学语文教学在“朗朗书声”中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