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1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生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需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协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考虑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考虑。)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示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示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身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示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小朋友,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需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小朋友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依照正确的去做。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
  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廉价。
  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方说,他在给他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身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老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身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只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
  (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烘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身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协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2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假如自身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发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和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缺乏和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缺乏。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考虑、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置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发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单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3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掌握教学目标、以和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⑴ 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幼稚。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别。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⑵ 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⑶ 学生的真实中国:
  
     学生的真实中国,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逾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中国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笼统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笼统的概念具体化,才干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⑴ 降低中国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中国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中国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干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中国是不一样的。假如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 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示“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和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阅读的实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需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5: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