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4-24 10:49:38
|
只看该作者
生:我是这样拉的。说完后开始做动作:双腿弯曲,伸出双手拉的同时向后倒退着走。
师:哦,你的“拉”跟刚刚那个小朋友的“拉”是不同的,真是只勤劳又聪明的小蚂蚁!
从上述片断中,老师围绕“搬粮食的动作”这一话题,开始了串联。我们发现老师心中有孩子,珍视孩子的独特感受,给足了孩子说话的时间,于是课堂上就有了孩子的精彩。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老师要像采撷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儿童的学习不单是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儿童之间相互交流而展开的。因此,课堂上倾听同伴之间的发言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伴的声音”“拥有自己的理解”“从细小的差异中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与孩子建立密切关系,认真细致地回应每一位儿童的发言,然后将这些发言联系起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形成课堂上相互倾听的关系的前提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老师基于自己的理解,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串联起来,敏感地接受儿童的各种低语和动作,甚至是眼神,将分散的语言一个个小心地联接起来。学习是同教科书的对话,是同他人的对话,是同自身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儿童深入地学习。
反刍:指向儿童思维,站起来引导孩子的对话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要使儿童的沟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有时教师可适当示弱,“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不太明白,谁来给老师讲一讲呢?“学生争先恐后同老师交流,与同伴交流。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艄公的话,全出关键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
生:我找到的是“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其中“专心致志”“破浪前行”写出了艄公的精神。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关键的词语,但是却说不清他究竟是怎样写出艄公的精神的。老师先请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
生:朗读。
师:你们说艄公在破浪前行的时候究竟是小心还是大胆呢?
生:我认为艄公很小心,因为黄河上波涛汹涌,一个浪头打来,一不小心,羊皮筏子就会被浪头吞没或者掀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生:我也认为艄公很小心,因为他一直在关注着黄河的水势,他一定是顺着水势破浪前行,否则很有可能让羊皮筏子上的人走掉到黄河里去了。
师:说得很有道理。那从艄公的“小心“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呢?
生:看出艄公镇静、机敏,还有他的勇敢和智慧。
生:我觉得艄公很大胆,他经常在黄河上驾驶着羊皮筏子,他已经胸有成竹了,他经验十分丰富,我们在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连眼睛都不敢睁开,而他却能破浪前行,真是十分大胆。我觉得艄公很勇敢,很有智慧。
……
师:是啊,同学们,“小心—大胆”看似矛盾,可在这儿却写出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佐藤学指出“挫折和疑问能够让儿童更加深入地学习。”在学习描写艄公具体表现的这段话时,学生似乎读懂了,可又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理解表达清楚的时候,教师提出“艄公究竟是小心还是大胆“这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小心“”大胆“体会艄公的精神。当然,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孩子不懂就问。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教学时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将课堂中的所有孩子联系起来,这样“不懂“的儿童与” 已懂“的儿童之间进行沟通,“不懂”的孩子也能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学习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得”的充满挑战的过程。挑战学习的儿童是灵动、高雅而美丽的。充满挑战的课堂是生动的、智慧而充满情趣的。反刍,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原点,从儿童的经验出发,以贴近学生的方式促进课堂上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老师只有站起来,引在学生需要引之处,促进师生、生生走向深处的对话。
倾听与表达是《教师的挑战》一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而能够形成课堂上相互倾听的关系,“倾听”是中心,“串联”是方式,“反刍”是核心。要想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港下实验小学 赵蓉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