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尔见看到陈默教授的讲座视频,看到了陈教授对于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及独生子女心理特征的深刻解读,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孩子几乎就是全部的希望,是薪火相传的生命的延续。上代人竭力打拼就是想尽量多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应该给孩子什么,不应该给孩子什么?我们的孩子不缺吃、不缺喝,不缺钱,给予孩子物质条件极为丰厚,却忽视了给孩子以健康的精神财富。 社会转型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冲击影响着传统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标准、行为方式。作为成年人在选择价值取向时都可能迷茫,怎么去影响孩子呢?
我一直觉得教育就是要使孩子快乐地成长、快乐成人,要留给孩子更多的精神遗产,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赠予。怎样对待周围人,怎么去和身边的人去相处;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怎样面对挫折和压力;怎样珍惜时光。 告诉孩子首先做一个品格高尚、心理健全的人,然后再去承担其他角色,这种教育理念应该提倡。
家长不能包办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幸福快乐就是放手,同时家长也会获取自己的幸福。孩子不是复刻版,也不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使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色彩,也许是蓝、也许是黄、也许是红……这样才能开出五彩斑斓的小花啊!花园中倘若只有一种颜色,会是样的一种景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