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语文课的讲授的内容是《与象共舞》,教学重点是让同学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在理解课文之初,我抓住“熟视无睹”这个词来展开教学。教师和同学们先一起理解了熟视无睹的意义,为了对这个词能更好地运用,让同学们练习造个句子。一时间,一片寂然,一会儿,有同学站起来说:“回到家,我对妈妈熟视无睹。”
“那怎么可能?”“这怎么能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又有几个同学站起来说:“我对姥爷养的花,熟视无睹。”“在非洲,人们对蛇熟视无睹。”
无疑,这两个句子都是仿照原文来造的句子,于是我要求同学们不要被课文原句所局限,打开思路,很快,有同学说:“小明往地上扔一张纸,他的同桌熟视无睹。”
我听了,与多数同学反映一样,不好说错,但总有些不自在,我又引导小朋友们再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说:“小明往地上扔了一张纸,我不能熟视无睹。”
“说得好。”我不由赞叹,“这种思维方式老师喜欢。”
不但是发言同学,其他同学也都与他一起兴奋起来。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前几天讲的《人物描写一组》一文中的一个片段。
那天我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三个局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领着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王熙凤华丽的外貌描写之后,指导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特点,即抓住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并举了一个传说中苏东坡和苏小妹“争斗”的例子:苏小妹为了取笑苏东坡的“长脸”,回应了一句:“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方流至口边。”随后要求同学换一个字,使得苏东坡的这个特点更加明显。同学们有的说“至腮边”,有的说“至眼边”等等,我要求换种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很快,有同学答:“后年方流到口边”,我还没来得和赞扬,又有同学站起来答:“今年未流到口边。”、“儿时一点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口边。”等等。
当时,我特别高兴,并总结道:换一种思维,前面是个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