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厌学表示与危害
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示为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厌恶等;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示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出走、停学;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效果反应麻木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专家研究标明:厌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乐学者,极易导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示出孤独、麻木、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冷漠,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由于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家长期望值太高,学校升学的压力,社会就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厌学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很难解决个体的学习行为与社会要求间的一系列矛盾,困于其中,难于自拔,导致心理失衡,疲劳,挫伤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了自尊水平,同时,厌学者也有正常人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但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维护,在班级中常遭排斥,歧视其归属、接收支持和爱的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平安出现危机,长期如此,便易导致自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易对人对事发生消极认知,过于敏感,不好交际,不信任他人,不能关心理解他人,行为激动倔强,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
另一方面,厌学具有弥散性。他们错误的认知,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人际关系等,易污染班级的学习气氛,污染周边同学,大面积地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二、厌学原因分析
厌学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是一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家教环境不良
(1)家长的不良典范。家庭是同学生长的摇篮,家长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子女模仿的典范。家长对学习漠不关心,终日胡吃狗游,生活堕落,行为不端,争吵不宁,态度粗暴,爱发牢骚,流露轻视知识,轻视教师,与学校对立的言论,更有甚者哄骗子女弃学挣钱,这些家庭的同学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大多心理阴暗、粗野性格执拗,智力发展受到压抑。
(2)家教的不良方式。有的家长期望值太高,常用神童的规范要求小朋友,不时给小朋友加压,一旦达不到规范,动辄严厉惩罚,使小朋友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发生反感,甚至与家长对抗,有的家长对小朋友过度维护和偏爱,小朋友不需努力,便拥有一切,物质上超前满足迷乱了对学习的认知。
2.学校教育失当
(1)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大局部乡镇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分主副科,只上语、数、外所谓主科,其他音乐,美术,自然,体育,社会等小朋友心中的“好课”只写在课程表上。由于教师包班的原故,一半天或一整天连续上语文或数学的现象,时常发生,同学焉能不腻不厌,那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小朋友偶尔上一次体育或音乐课都能兴奋几天!可叹那些校长和老师们仍在善意地这样做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