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1:5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确定位置(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鉴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如下特点:

在教学中,为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结合教材情境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眼观看、动脑思考等,使学生体会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寻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掌握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尝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引导质疑。(出示教材65页动物园游览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上。

2.导入新课,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自主交流、讨论,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说出各个场馆的位置。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小华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4),她在第(  )列第(  )行。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组织学生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探究确定物体所在方向的方法。(出示教材情境图)

引导学生找出熊猫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上。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景点相对于观测点的具体角度,使方向更精确。

(2)引导学生探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或西偏北30°)的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

(3)教师小结。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明确:先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2.引导学生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1)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说一说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的行走路线。

明确:描述路线时观测点会发生变化,出发后到达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将成为描述下一个地点的观测点。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清楚、准确地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1.(1)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按照目前确定的位置不能很快找到这些景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想知道确切方向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景点相对于观测点的具体角度。

(2)与同桌交流想法,明确:要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应该知道它所在的方向之外,还应该明确它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

(3)根据以上所学,小组讨论,得出要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被测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到观测点的距离。

2.(1)先在小组内描述,再全班交流。

(2)小组内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确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2.判断。

(1)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表述方法是唯一的。(  )

(2)小刚看小青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小青看小刚也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  )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知道观测点、方向和距离就可以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

(4)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时,观测点只有一个。(  )

3.如下图,学校在小光家北偏西40°的方向上,距离小光家200米。你能找到学校的位置吗?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66页1题。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66页2题。

1.读懂题目,先找准位置,再确定是几号钥匙。

2.明确观测点以后,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写答案。

4.看图回答问题。

(1)淘气从家到少年宫可以怎样走?

(2)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自由总结收获,说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批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2 19: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