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比例尺是前面学习的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比和比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伊始,通过观察、比较纸面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不同点,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环节。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解题技能的形成。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学中,重视解题技能的形成,精心设置巩固习题,细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巧妙点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地图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观察比较。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挂图) (2)观察、交流。 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名称和内容不同,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地图。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质疑。
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幅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个城市?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原因: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比例尺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3页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明确: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两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观察实物地图(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2: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