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优惠促销活动。通过回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实际计算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会解决百分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前面的知识为基础,在课堂上只需要适时地引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通过列式对比,得出最优的购物方案,这样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的商品促销方式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在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商家有什么促销方式?你还知道其他哪些促销方式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引入:购物中促销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各种促销方式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下一步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展开问题,探究新知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面临过不知道选择哪家商场去买商品的时候?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课件出示例5)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结合课件中的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1)小组讨论并交流:“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报:“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满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在哪个商场买裙子更省钱? (分别求出在A、B两个商场买同一条裙子的价钱,然后进行比较) 3.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明确:
(1)去A商场买。 (A商场是打五折,也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 列式:230×50%=115(元) (2)去B商场买。 (B商场是“满100元减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所以要减掉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 (3)实际比较。 因为115<130,所以选择A商场更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