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基于以上理论,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储蓄知识的讨论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储蓄好处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从已有经验出发,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逐步理解相关知识的含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3.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利率问题的解法,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者存入银行了。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储蓄的方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知识的热情。 ⊙学习探索 1.自学谈收获。 (1)仔细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3)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明确: ①什么是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②什么是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③什么是利率?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 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