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1: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文儒中心学校  廖厚军
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人对教师集体备课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的片面认识,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阻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步伐。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
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误入歧途。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 “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二、集体备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自己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年轻教师或教材不熟的学科教师,更渴望得到这样一份教案,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的熟悉教材、学会运用教法,但是对其他教师来说,却并非如此,相反在教学个性的发挥上会形成束缚,制约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因此,不能把形成一套可执行的课案作为集体备课的追求目标。因为
(1)课堂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机智处理。集众人智慧形成的课案,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毕竟无法顾及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如果将课案直接照搬到教学中,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2)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甚至连说话的语调也不一样。因此,同样的课案,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3)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心态。①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激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②③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心态。④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心理准备,这样,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才不会手足无措,不会让这些“意外”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而这些心态往往具有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且个别差异性大,无法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解决,更无法体现在教案里。因此必须由施教者在自己的课前、课中随时调整心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1:24:34 |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见,把集体备课的目标定位在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课案是错误的。
三、正确认识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应着力营造一种教研氛围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教研工作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着力形成一种教研氛围。
(1)    集体备课应是一个完整的教研过程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教师坐在一起研讨的过程,更应是研讨之前教师个人研究的过程,是集体研讨之后,教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再思考、授课之后再反思的过程。
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集体备课要在参与者有“资本”积淀的背景下进行。这里的“资本”包括对教材的认识、对教法的思考等。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才会互相启发,才会及时捕捉他人信息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才能有针对性地畅所欲言,才不会变成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这些“资本”主要依靠平时的积淀,但也要保证参与者在集体备课前有充裕的时间琢磨文本。
集体备课的过程应是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它的立足点在于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感,通过信息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这里信息不仅包括每个人准备如何教的信息,而且包括每个人对研讨内容的感受、质疑等信息。
集体备课后应由一个反思和认识的过程,即如何对待和使用教案。面对同一课题内容,不同的教师拿出来的教学方案,必然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是因为不管你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化,方案中都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和发现,要综合考虑如何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一个有思想、肯钻研的教师,他拿出来的教学方案有必然会是特色鲜明的,不同于他人的,很个性的。这是因为教师切入教学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突出教学重点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途径,甚至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是有差异的。因此,集体备课的思维应指向“和而不同”,要与个体独立备课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情和学情,有选择的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适合自己的教学预案,加工、改组、筛选、整合知识和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
(2)集体备课应是一种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问题,如果能随时进行交流和探讨,那么这种非正式的集体研讨对教师会更有实效。因此要突破时空界限,让集体备课常态化。
集体备课固然有增加交流的机会、实现智慧共享等优点,但对参与者的准备程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组织不当、操作过于机械,集体备课就会陷入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效益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因此集体备课应该在教师有需求的情况下随时进行:需求,首先是一种解疑需求。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困惑时,就会产生“集思广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其次是一种共享需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某些问题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于是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获得对问题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这时会产生共享需求。教师有需求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但这些需求的产生不是预定的,这就要给教师提供自发组织集体备课的机会。教师可以向其他人发出“集体备课邀请函”,并明确备课内容、时间(保证有一定的宽裕度)以及自身急需解决或需讨论的实质问题,以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当教师有了集体备课的需求,就随时的组织,形成一种教研的常态化。当然这种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在大的学科组中更容易实施。
   2、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教师备课要立足实际,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自我完善。集体备课既要达成学科教学的相对一致性和较高程度的科学性,又要保持教师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不至于教师产生将他人的观点、教情、学情强加给自己的感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技能。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关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先入为主是普遍的心理现象,即使某个人认为完美无缺的教案,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觉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在于每个教师设计教学时,通常潜意识地面向自己的学生群体,以自己班的学生为标杆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而且教师有自视为美的心理需求――否则就会失去自信。所以,与其让教师去修改别人的教案,还不如让他们说出别人的教案里少了点什么或者自己的教案里还能添加点什么,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观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多个既兼顾共性又富于个性化的实用教案,引导大家各扬所长,各补其短,这样才能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1:24:37 | 只看该作者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存在以下关系
(1)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集体备课是帮助教师达成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共识,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个性化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课堂实践,深化对思想、理念的理解。因个人的理解水平不同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2)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类似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习题设计等这些可以让人明确的感知和评判的内容,可以说是集体备课中的“显性”教案。而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备课本上面的内容,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例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机智等,这些隐性的东西是无法搬用的。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便是由这些“隐性”的教案所决定。也正是它们决定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
目前我们大多是处于“显性”教案方面的探讨,对那些隐性方面的探讨很少涉猎,以致于我们的特色化教学风格不显著,名师的培养步伐不大。
(3)方法和目的的关系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必须是在有效的课堂中形成。
四、 关于集体备课的再思考、再认识
(1)拓宽集体备课研讨的范围
教学思想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基础,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通达才有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手段。因此,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中要重视教师教学思想的交流,拓宽集体备课研讨的范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广泛的进行愉快的思想碰撞。一是查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二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介绍一些成功的个案教学及体会,供大家借鉴学习;三是阐释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对教材、教法、教学程式展开辩论,相互取长补短;四是谈论教师个人的教材改革设想,以教材为范例,发掘有益的教学补充内容。例如练习题设计、活动拓展、自编教材等;五是探讨教师的学习,教师谈自己通过教学刊物、教研网络、同事经验、学生进步等等各方面受到的教益,开阔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野;六是讲述教学中的趣事、烦心事、交流情感体验,共享教师职业的幸福。
 (2)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农村小学教师负担普遍偏重,大多缺乏积极明确的自我职业规划,往往盲从于考核,以提高自己的考评成绩为目标,千方百计地去做与考核有关的事。因此,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从完善考核措施入手。一是学校考核要落脚到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情感态度、学习收获、课堂教学效率,主要看其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对自己的教案修改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检测的效果性。二是学校要及时检查评估备课组的实效性、创造性,通过收集备课组全体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教案,分析共性的研究成分大小和教师个人教案科学化程度提高多少,或者直接深入集体备课现场观测教师活动情况,实事求是地了解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学思想、教法的变化,看其是否以备促教,要摒弃查看统一教案的建立、使用以及以共案修改多寡论优劣的做法,激励备课组和教师不拘一格,创设活动方式,切实让集体备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2: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