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立足学情,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教学内容,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在《金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谈一谈你从彼得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生1:不能相信别人,要相信自己。
生2:干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
生3: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生4:我从彼得身上学到了坚持。
生5:我觉得彼得身上这种抓住一个机会就不放弃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对新文本的学习,不能“零起点”。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学习起点,我设置了该问题。果不其然,孩子们能够结合文章,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概括起来就是“不盲从、坚持、努力”等,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该篇课文之前,他们已经阅读过和该主题相近的文章《第八次》,那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彼得和布鲁斯成功背后的不同原因,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提升的地方。
在朗读中去深入体会彼得是如何坚持不懈的这一环节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坚持和努力的彼得并没有成功,但结尾却说彼得实现了梦想,那他身上是不是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学生带着疑惑去阅读,探讨出彼得身上其他的品质,那就是:观察、思考、智慧等,学生也因此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最后,在总结的时候,通过一朵未完成的“梦想之花”,激励学生去阅读其他一些人物成功的故事,去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这样,本节课的学习从起点出发,由单方面到多方面,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一直处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之中。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就好比找到了“牛鼻子”,这样,我们才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看得见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