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随笔《书愤》课堂随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1:3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随笔《书愤》课堂随感
文昌市华侨中学  蔡惠瑜
讲授《书愤》这种悲愤却不失豪情的诗歌我最不擅长,但为了自己在课堂能够享受一点,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研读文本,可喜的是多少能读出些自己的感受。
       全诗抓住一个“愤”字入手,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思考和研讨:你认为那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愤?因为在鉴赏诗歌前,依据单元导读“知人论事”的指导,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学生回应积极且准确。          学生先是抓住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通过指导学生理解了自许长城用典的含义,让学生抓住“空”字体会这种壮志落空,年岁已老的悲愤之情。接着又有学生说“早岁那知世事艰”也能体现,但学生只能理解世事艰的感叹,我引导学生抓住了“那知”一词去体会作者通过表现自己早年的年少轻狂的心态来表现自己对当下朝廷苟安的失望之情,这是一种郁愤。然后又有学生说“气如山”也能体现,但问其原因,却发现他对文本注释并没有关注,通过引导并追问“气如山”既然是表现了收复失地时的豪情壮志,何来的“愤”?学生立刻能理解,“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正是“气如山”的具体化,而这都是早岁的回忆,与当下的壮志难酬,无用武之地相对比,心中激愤不难体会。最后在学生理解了诗人的愤的基础上,提问学生:诗人是否因此消沉放弃?从哪看出来?学生便能抓住最后一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去理解诗人借诸葛亮自勉,用典明志,表达了自己愿为抗金之志鞠躬尽瘁的情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思路非常流畅,通过学生最后的诵读也看得出学生十分投入和尽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8: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