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小学教学中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
二(2)班
科任 韩锦畴
一所学校,要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就必须进行完整、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去进行教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制度的健全要强化“两个并重”
1.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重
(1)制度的制定要具备三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抓好教学常规,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三性”:首先,是目的性。学校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促进日常教学、教研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寓服务于管理,变检查为指导,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其次,是校本性。制度是各项工作按相关要求执行,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因此,要确保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因此,学校要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尤其是常规教学检查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以促进教学教研的优化。第三,是人文性。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是教师,抓常规就是抓教师。因此,在制定实行一些常规管理制度时,学校应尽量坚持人文性的原则,切实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尊重教师,关怀教师,随时听取教师的意见,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这样,教师才会以积极的工作、认真的学习来回报学校,理解和配合学校的工作。
(2)制度的完善要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常规总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常规的管理和执行也是因人而异、“因情有别”的。尽管我们的教学常规是统一要求的,但在具体处理上,我们还应把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适当区别开来,把不同学科区别开来。就学生而言,对低、中、高年级也应该有适当的差别。执行过程中做到让教师参与常规检查,调动大家共同遵守常规,且注意让学生参与管理,形成教、学、管的良性运行机制。
2.落实与反馈并重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增加教师的负担,而是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教学更加优化。因此,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落实要持之以恒。“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对待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应一抓到底,绝不动摇。首先,严格制定各种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进行。如严格落实教学常规随时检查制度,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行“即查即结”,奖优罚劣。落实各项常规活动评比制度,定期举行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学生作业展评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当然,只靠领导去管还是不行的。同时,我们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从思想上引导:作为教师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作为学生没有自觉守“规”的恒心,同样很难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治学的品质。这样,便会慢慢地使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持之以恒严格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