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小朋友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只仅是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这次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语言描绘秋天景色引出本首小诗,并和同学一起写课题,接着默写、复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将五个词语拼成一株紫丁香,激发小朋友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同学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小朋友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 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布置了同学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身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楚,生字教学、说话、朗读、拓展等环节也都具备,同学上课也很积极投入,课堂气氛较好,所以不由沾沾自喜。但听了各位老师评课意见后,我才顿时发现自身虽然每天都在上课,自认为越来越悟得课文何物,然而,现在我却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记得在网上读到一位老师曾这样写到:“上了一节课,被许多人来评,真像自身被人用刀子一刀一刀解剖开来一样。”而此时的我也深刻体会了这句话。不过虽然是这样,但这之后,自身却对一节课,却有了彻底的清醒的认识,并领悟了许多自身不能悟出的道理。经过一番深刻的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就是朗读指导不够自然不够深入,有些浮躁、扮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假如阅读中只停留在外表、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惨白无力。其实,如何让同学进入学习,通过朗读把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表示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如何在朗读中作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的掌握不够深入。
在备课时,我反复研读文本,力求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指导同学学习,根据教参指示,我设计了“小朋友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小朋友们为什么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两个问题,想以这两个问题来整合课文来带动同学阅读。实践下来,这种把文中大意笼统概括出来的问题法,比之前让同学在深情的朗读中,自身感悟要突兀得多。且课文语言易懂,同学能够理解,又何必绕弯子呢?虽然我的设计是精细的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篇课文的,但是花了这么多精力寻找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课堂中,在同学的朗读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同学从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没有这两个问题同学也一样会读得很好。因为我的经验不够,对教材的掌握不够准确,所以课堂上我带同学绕了个大弯子。放弃了一种智慧,选择了一种才干,放弃和选择什么,有时候直接体现出效率。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二、对同学的认知水平不够了解。
在我们班,同学的阅读水平和自觉性差异较大,好的同学不用老师点拨,自身就能理解课文,并把它读好。而有的同学则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阻。这次上课时,为了体现同学学习的自主性,我将2-5小节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朗读汇报时,我也只是做了鼓励性评价,和适当的煽情。许多小朋友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溢深情地朗读,让课堂增色不少,但这些所谓的“感情朗读”都无疑是个别的好同学给每段诗句贴上的情感标签,而忽略了大局部同学对语言内在含义以和表达方式的体察和训练。如诗句最后一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了吧,……”当我出示老师在认真备课的插图时,几个同学竟 “哇塞”地叫了起来。原本想用图片引导同学尽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岂知同学没能对图片有足够的理解到发生共鸣,故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同学对于“踮起”、“恬静”、“夜深了”…..这些词语的体会并未深入,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朗读层面。其间,我范读和细致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却省去了,导致很多的同学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同学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从扇扇窗口窥视、捕获到文字里蕴藏的真情实感,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同学从内心深处真正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激动。这节课我对同学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同学。
三、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创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教学,我备课时就顺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路走过来,虽然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清楚整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评课时当李老师提出诗歌的教学应该与其它体裁的课文教学有所区别,应体现出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和整体感时,我便豁然开朗:我怎么没想到把它设计得诗情画意点,而只把它当成课文来上呢?的确,我们假如能时时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来备教材、备同学、备教学的话,那我们的课堂才会永远充溢生命的活力。相信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今后一定会不时地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到一位历史老师的课上得出奇精彩,课后他问那位老师这堂课备了多少时间,那位教师说:“虽然我花在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多么富有哲理的话!正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专心研究教学,他才干在短短的45分钟上出这么好的课。的确,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同学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藏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干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破茧成蝶是美丽的,不论过程如何痛苦与曲折,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向目标前进。正因为有了这一次次课堂教学的磨练与反思,我们每位教师才会不时更新,时时生长,逐渐幼稚,最后胜利地破茧化蝶。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同学,感谢评课的老师,感谢大家的协助,更要感谢这次教学的经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