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慧》读书笔记—读小故事,悟大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慧》读书笔记—读小故事,悟大智慧
翻开3年前买的书——《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慧》,再次品读,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本书通过案例,辅以分析、评点, 让我们感受教育中的智慧。品读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触动我心,不由感叹、可惜,十一年的教学生涯,由于自己的懒散,没有记下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教育故事,现在想再去回忆那些感动,已不再。

读而记

编者的话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这场深刻又艰苦的教育改革中,涌现了无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此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新内容和宝贵财富。这些优秀教师就是我们的名师,这些新内涵就是名师的核心教育力。整事、总结、发展、推广这些教育新内涵,是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提主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水平的一件大事。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1、读懂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

在我们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在关注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是否真正关注到学生?是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看看这些我们自认为做得很对的事情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不要把尊重学生当做挂在嘴边的空话,让我们的教学行为处处充满尊重,让人本的阳光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小小的课堂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所”。

2、追寻富有魔力的课堂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伴随着富有童趣、清新活泼和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我在课堂上总是以学生“大朋友”的角色出现,设计种种游戏,与孩子们平等对话,以开放的形式,带领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恰当生动的比喻、通俗的情境,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合作意识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28 | 只看该作者
3、导入“心”课

如今,导课方式真是精彩纷呈、争奇斗艳。美妙绝伦的音乐、妙趣横生的演示、惟妙惟肖的表演、赏心悦目的音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太美了!太妙了!我在为这一个个诱人入戏的序幕拍手叫绝的同时又不禁感慨:这美丽的背后到底蕴涵老师多少的辛酸和汗水?但是,在教学资源普遍短缺、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里,连一套教学挂图都得一个年段合用,更何况这些先进的导课手段呢?

所以我们不能牵强攀比,不能依赖外界的辅助,而应该充分挖掘存在的资源,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走进文本,以真挚的情感感召生命的激情,用充满智慧的导语为心灵导航。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叶俊老师上《论语六则》时是这样开头的:“如果说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界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灵魂,那么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佳大的十位思想家,其中有牛顿、哥白尼等人。同学们,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目光巡视一周后,见无人回答,才说道:“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六则》的兴趣就高了。学生的怎能不随首这一句句充满激情的导语动起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上课也好,导课也罢,精彩的预设是必要的,而充满智慧的生成一样重要,那是一种思想、一种策略,那是对生命的关注、顺从与点化。课堂瞬息万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天真无邪又让你捉摸不透的孩子。因此,我一直追求并坚持着这样的导课风格:课前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导课契机,紧扣主题,在与学生贴心的对话中,自然巧妙、行云流水般地导入新课。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坚实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学技巧,灵动的教育机智,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细腻而真诚的心去领悟每一位孩子眼神中的秘密,触摸每一位孩子的心跳,感受每一位孩子的呼吸,从而实现生命对生命的感召,引发生命的递进与升华、增值与律动。

4、醉舞在诗歌的长空

每次面对学生的情感问题,我都会想起鲧禹治水的故事。

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偷了天帝的息壤,让这种能不断生长的土壤堵洪水。而最终,洪水滔天,不可遏止,鲧治水失败禹继承父志,采用“疏“的办法,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天治水成功。

情感,真的是一条河,冬去春来的时候,暖意融冰,惊醒了沉睡的酣梦,于是,河水奔波流涌,泥沙倶下且喧哗欢腾,它们快乐地席卷高歌,不疲倦,不悲观,全不知去路的曲折艰险。此时,竖一道闸,拦截不住;堵一道坝,也会决堤而出。最好的办法,是如大禹治水一般,疏浚引导。怎么让情感的河流缓缓流淌?就像我曾经在学生随笔里所写的:“上帝那里有一架天平,你希望天平的一端是一个怎样的圆满的梦?那么你就努力地打造你自己吧,让你自己变得圆满,只有当你拥有了足够的厚重,在天平的另一端,上帝才会给你一个等价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31 | 只看该作者

5、设思维之境,享数学之美

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指出:“思维过程最初的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倡导:“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我们应该让他们觉得数学就这么简单。

6、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教师的备课就是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一个主观把握,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与学术水平而形成的一个教学策略和流程的安排。

一是备课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在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备出自己的特点;二是要集中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好同伴互助的作用;三是要走出过去的影子,课要常备常新,要有超越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7、课堂上,要善待那双茫然的眼睛

当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法预料到的变化和异常情况是很多的。教师备课主要是备主体,至于细节甚至步骤,有时是由学生决定的,教师“一颗脑袋”怎能预计“几十颗脑袋”的想法呢?课堂经常出现学生不朝预期的主向走的现象。比如,学生突然提出怪问题;学生回答懂了,但语气勉强;学生眼神迷茫;学生哗众取宠等在课堂上遇到上述情况,教师该怎么办呢?是压制、否定、秋后算账,还是不露痕迹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修正?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何一个发言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学对话的发展,课堂的学习形势充满着变数,因势利导的本质就是顺应学生学习的真实方向,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在顺应的过程中渐渐引导其走向教学的目标。

我认为,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有什么困惑……”,可以引导学生:如果你已经学会了这些内容,那么在课堂上你就应该举手表示你的学习状态;如果你想向同学们和老师表达你的学习观点,那么你也可以把手高高地举起!有时候,举手不一定都表示你已经学会了,如果针对这个学习内容,你有困惑,需要帮助,需发老师或者同学的指导,那么你也可以举起你的手!没有人规定不会解题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不可以举手。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和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预设生成,但是当非预设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答案应该很明显。但是在课堂遭遇“节外生枝”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是习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教师在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结果学生迟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教师则抱怨学生笨;学生没能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会很自卑,进而影响到他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们应该记住:如果我们长期用养鸭子的方式养雏鹰,就会让雏鹰忘记了什么是翅膀!让我们用心呵护这些雏鹰,使它们尽快地搏击长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35 | 只看该作者


8、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有效的拓展

第一,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使我们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症结所在;这些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在平时的课堂上,问题往往都是教师的预设,学生很少有提问,这应该和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有关系。教师只有在作业和考试中,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所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学会质疑,确实应该成为每位数学教师追寻的教学之路。

第二,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如果学生思维跟得上,并且问题具有研究价值,我们有必要顺着学生的问题继续深入讨论。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刻。这样,问题的解决就变成了学生成长进行的阶梯。反之,如果考虑到问题不是教材要求的内容,因而一味地遵循课本,照本宣科,就会遏制了学生的研究欲望。所以,教师在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继续研究”这句话时要非常慎重。

第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请相信学生,努力做到大胆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都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自然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供交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入。

9、有效课堂三举措

有效创设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是否意味着教师课前不必组织学生复习以前的教学内容了呢?其实,新课教学前复习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了分散难点。前者,如果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常常有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一些过渡性、暗示性的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铺垫”,对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矛盾,并不是所有内容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到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内容本身的特点

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效实施学习评价。列举许多教师经常用的三种利用评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第一,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你真棒”“真聪明”。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和激励。

第二,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当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时,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

第三,大搞物质刺激。上课坐得端正,奖一朵红花;回答了一个问题奖一颗五角星;字写得工整,奖一支笔;题目做得快,奖一颗巧克力……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总有物质的回报。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身上花花绿绿,看起来像小丑似的。许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对学生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似乎只有用一定的物质刺激,学生才会热情高涨。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37 | 只看该作者


    10、让数学课堂小结也精彩起来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教师对新知识、新环节的学习也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基本功发挥的关键之处;数学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达标的主要检测指标;数学教师对课堂小结也很重视,只是由于前面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下课的铃声即将响起或已经响起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讲课比赛的课例中,由于新课程强调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课堂小结都成了千篇一律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本来这样的小结也无可厚非,只要教师引导得好,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但由于教师留给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间往往太短、太少,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我觉得好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进行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它能帮助学生对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建构,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小结,让课堂小结也精彩起来。

11、凡事皆有度

日常生活中,度无处不在:“书不可不读,但不可滥读”,这是读书的度;“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人际关第的度,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可见恰到好处是做人做事的一个重要原则。



读 而 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掩卷长思: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有教育智慧吗?我的教育智慧从哪儿来的?那一个个熟悉的案例,都在在提醒着我:教育的智慧来自于研究。遇到问题首先要想为什么,再想怎么办。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根由,盲目采取教育行为,最终效果是不会好的。
一、读懂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心中爱着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读懂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好的耐心和爱心,在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中让课堂充满灵动。
在课堂上,你可以把手高高地举起!举手不一定表示你已经学会了,如果你有困惑,需要帮助,你也可以举起你的手!没有人规定不会解题或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不可以举手!
在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让他们再带着成功的体验坐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读懂学生的表情 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41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是富有魅力的地方。
追求有魔力的课堂语言一直是我的理想。最近我在微信里看到这样一组图片:
图片1
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做到教态亲切自然,更重要的是要用儿童化的语言娓娓道来,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引人入胜,这样就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
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
1、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
规范是技巧的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2、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能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3、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简洁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意达则灵。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4、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主要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这种特性的语言,一般使用在课程的起、承、转合处,或者使用在激趣、析疑、鼓励学生质疑和释疑处。就技功手段而言,应多使用设问、反问、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致力于点拨、点染、引导、引发。
三、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数。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备好之课。现在的形势“日新月异”,如果没有好的背景材料,没有新的情境,没有创新性的试题,学生能接纳吗?所以在上课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都要阅读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料,做大量的试题,把其中适合课堂的资料与试题挑选出来,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成为自成体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己小时候看到电视上的相声演员,非常羡慕,因为他们能出口成章,还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以为他们都有这种不需要准备就能达到如此效果的能力。后来慢慢了解后才发现,每一位相声演员在演出前都要花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去准备那短短的几分钟的演出,这充分说明了准备的重要性。
为了每节课40分钟的“演出”,我们也在花几倍的时间准备着:怎样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某个教学目标该如何达成?需要用什么教学资源?什么时候请什么学生来回答问题?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教师都要有一定的安排。从整体上看,这是一个系统,有自己的逻辑性。除非课堂出现了意外,那时就要看老师本人的应变能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2:13:44 | 只看该作者

四、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当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有一边思考一边工作,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 自我反思——给自己寻找一面“镜子”。
反思才有进步,反思才能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注重教学反思。教师的工作不比工厂,每天固定的生产程序,固定的产品规格,固定的生产方法,只要能熟练操作,熟中生巧,慢慢就会变成生产能手,劳动标兵。教师这一职业则不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每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如果我们再拿十几年前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根本不会起到任何效果,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即使我们把一年前或几天前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事情,也不见得取得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设置哪些教学情境?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问题?这样的反思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逐渐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但在讲解过程中,学生认为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有意思,于是有些学生开始互相说话,不再关注教师的讲解。
教师应通过合适的方式保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过多的讲授可能会使学生疲倦和厌烦,教师讲完某个知识点时,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讨论。通过有效的讨论,学生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新学习的知识和过去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最好能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实现师生的互动,避免教师独处一角,和学生隔离开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问可使学生保持学习状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设计提问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提问要有目的性,有目的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当前知识的学习;二是提问要有艺术性,避免学生认为教师提问自己就是给自己难堪,友善的提问能使学生乐学;三是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的问题在课前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师生的互动,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讲解过程中,随着讲解时间的延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降低。学生听讲走神时,教师有必要走下讲台,用眼神、手势等合适的方式,暗示学生要注意听讲,把学生的思绪重新引回到听课中。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因某一个学生的行为中断讲授过程,尽量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暗示学生的要注意听讲,而不是中断讲授。
五、教学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这种教学观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交互性,要求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蚰生的互动。这种教学观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同时也应是生成的。实施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教学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学预设能够实现,有些预设目标可能并没有达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完成后对教学预设进行适当的修改和生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学的变化,教师要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生成”能力。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教学生成,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在教学后,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讨论,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修订、更改、充实、完善,实现课后的教学生成。然后对完善后的教学设计进行验证,与第一次教学实施进行比较,分析两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差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生成能力。

读教学小故事,品教学大智慧;“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看名师故事,读名师书籍,总会觉得名师教育故事是那么的精彩,我们怎么都没有,其实不然,我们也有故事,但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及勤动笔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7: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