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中午在下班的路上,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骑着已经拿掉辅助轮的小自行车向我“疾驶”而来,他摇头晃脑,然而眼睛却直视前方,仿佛自行车确实已经跟他融为一体了。我突然想好好夸夸这个小家伙。
这个时候,我感觉我头脑里大量的词句信息涌了过来:你真棒!你骑得真好!你的技术真很娴熟啊!感觉这辆自行车已经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了。然而我最后冲出来的一句话是:“你骑车的技术真的很熟练啊!”
好可惜,我的这个长句子还没有说完,孩子已经骑着他的小自行车离我好远好远了。也就是,他根本就没有听到我在夸他!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面对一种情况,我们常常在寻找合适的词句,然而我们却也时常发现,我们嘴里冲出来的话,有时候真就是自己并没有想说的话,或者是想表达意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我看到这个孩子骑自行车的这个样子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技术真的很棒,很自然,速度又快,并且还让人感觉很安全,他的目光也很锐利,他骑自行车的样子一点不笨拙。也就是,我的视野里一下子涌现了大量的形象,我的大脑中也一下子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而每一个信息都让我大脑的语言区域输出了一组对应的语词。于是这些词语在刹那间发生了“排队现象”,当信息发生排队现象时。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缄默的理念来选择信息。
我发现,我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我喜欢将现象肢解下来看,因为当时我事实上感到的是“他的技术真好!”。然而,关于“技术”这个词,对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来说,是不能起到“表扬”的作用的。在孩子眼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用全身心去做,也就是“技术”只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他还没能关注到。
望着骑车离去的小男孩,我感到一丝失望,但突然想到,倘若这就是在课堂,看到孩子的字写得既快有好看,坐姿又好。我是不是也这样表扬:“你写字的技术真好啊!”“你的字真好看啊!”“你的坐姿真棒!”“你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这样的表扬估计孩子或许能听懂,也会很高兴,但一定不是他们很想要的最好的表扬。但如果我们这样表扬:“骑得好帅啊!”“小飞侠来啦!”可能会更加有效果。
因此,从这方面讲,我们的对孩子的理念,决定着我们如何选择排队中的“词句”与孩子对话。一个没有“孩子概念”的老师,自然就会用自己在成人社会交往的理念来选择词句与孩子对话。这或许就是我们经常感到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发生真正效果的一个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