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名师所作观摩课,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此外,诸如不同内容的全盘调度,重点非重点的合理统筹,难点的适当分散,疑点的巧妙处置等,缤纷亮点令人目不暇接。
“天生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笔者认为,名师们巧妙的教学战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其绝佳的教学语言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方才干“随心”演绎、挥洒自如,让课堂“弹出”精彩一片。让我们对名师优课试作“浏览”,回味经典,品味吸纳。
一、左串右联,引导发现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斯多惠语)特级教师贺诚所倡议的“引导——发现”教学理念,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优雅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一家。他所追求的诗情课堂力求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看贺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片断——
师: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上台用图片对阵演示。大家要对照课文仔细推敲,看他们的扮演是否与文中描写相一致?(同学扮演)
生:书上写“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可咱们这位“孙膑”只是动了动,好像没起什么作用。
师:提得好!读书多认真,刚才“孙膑”确实“傻”了,现在请继续演示吧。
生:老师,我想应该扮演出孙膑把自身的主意讲给田忌听,也就是跟他耳语的情景来。
师:你才是真正的孙膑。来,请你来调兵谴“马”吧。(笑声,再次扮演)
生:扮演“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时,“孙膑”不用再多说了。因为双方都只剩下一匹马了,假如这都要孙膑指点,那田忌也太笨了。
师:大家分析得真好!重点之处,我们就得这样细细品味。
[阅读课中,教师要引导同学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究,其主导功能体现于目标诱导,过程疏导与评价指导等方面。唯此,方从实质上理顺了教与学、师与生、讲与练等关系。其间,教师仅以精妙的“点睛之语”串联,就能让同学找到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升阅读能力的“最短程”。]
二、巧拨妙点,层层提炼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教师认为让同学“带着问题读”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到底带着谁的问题呢?教师是否必需在课前“精心”制定问题后才干上语文课?2002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浙江王雷英老师摘得一等奖的《军神》一课,对此作出了绝佳诠释。请看片断——
师:刚才老师看到好几个小组都在研究“为什么沃克医生说遇到的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生:我从第16、17自然段中体会到刘伯承是“军神”,因为他在手术台上十分坚强。
生:我从“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看出刘伯承是一块“钢板”,是“军神”。
师:能抓住课文中的语段谈感受,很好。假如能再抓住其中关键词语来谈那就会更好。
生:我从沃克医生“双手哆嗦,汗珠滚滚”体会到手术进行得非常艰苦。
生:连医生也都在担心刘伯承是否可以接受得住。
生:从“居然”这个词中我知道刘伯承越来越用劲,最后竟抓破了白垫单。
师:由此可见,无论是写医生还是写刘伯承,都让我们感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难怪沃克医生会说——
生(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大家研究得不错。现在你们再看黑板,刚才的这几个小问题,也都跟着解决了吧!
[胜利的课堂教学需要动态生成。本课的亮点在于,王老师上课伊始即鼓励同学自主提问并相机筛选梳理,逐步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读专题,之后的教学步骤更是与同学的问题密切相关。这里,教师巧妙的随机点拨成为同学阅读活动的“助推器”,充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和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气。]
三、追索插问,激活体验
“语言为主”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理念,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实质属性所决定的。为了让同学熟练掌握语言,教师必需像高明的医生一样敏于发现、善于纠正同学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哪怕些许的疏漏和偏差。特级教师支玉恒在绍兴教学《月光曲》时,是这样引领同学揣测词句、积累语言的——
师: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按起了琴键。那么,“清幽”是什么意思?
生:“清幽”就是幽静的意思。
师:这是字典上说的,你自身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清幽”应该是淡淡的,不很强烈……
师:那你们每天早上来校,树木房屋都朦胧的,淡淡的,能说是“清幽”吗?
生:也不太行。我想“清幽”就是清新幽然。
师:我原本就这一个词不明白,现在,你倒让我有三个词不明白了。(众笑)其实有些词呀,你硬要说出它的意思很难,只能像书上的盲姑娘那样用心去感受了。我给大家一个词叫“月光如水”,你们再体会体会。
生:我看到过晚上的西湖,那里的水很平静,淡淡的,清亮亮的。
师:你真不错。这叫做只能意会,不能——
生:不能言传。
[当同学交流感悟出现表达不清、内容不全或体验不真等情况时,教师必需以精深的语感素养对之作出极富随机性、临场性和即时性的指点。上述教例中,支老师以亲和的插问(而不是提问)形式启发暗示,让同学“披文入情”,深化体验。不只让同学领悟词意,更是深含了方法指导,可谓一箭双雕。]
四、示范激励,情深无限
《语文课程规范》要求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熏陶作用,而语文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二者完美结合,常令课堂激情燃烧。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感高潮,尤其结尾阶段让同学撰写、诵读、品赏碑文,更令人感到情韵在胸、绕梁不散。请看——
师: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你心中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
生(齐读):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同学们,邱少云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此时此刻,假如让你写一句碑文来纪念和歌颂他,你打算怎样写?
生:邱少云万岁!
生:邱少云,你永远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生:烈火炼真金,千秋传美名!
师(课件出现碑文):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们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让我们全体起立,深情诵读。
生(起立齐读):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
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的确,只有教师自身全心投入、热情洋溢时,方能与同学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让其真正受到感染和升华。语文教师不但应清楚地意识到文本中所蕴涵的时代和民族所倡议的主流价值观,而且还应充沛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去滋润、涵养、提升同学的人格品位和人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同学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的确,在语文教坛热切呼唤“少讲、精讲”的今天,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其“话语体系”虽经常只表示为精辟的“片言只语”,但却直接影响到能否充沛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教师应该清楚:要想真正掌握包括语言素养在内的全面精深的教学素养,达到珠圆玉润、流转自如的境界,惟有不时提升和锻造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这虽然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却是我们的高尚使命和幸福所在。
浙江省绍兴县湖塘街道宾舍小学 叶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