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让同学通过观察,研究他们所熟悉的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将自身所学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评价同学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对自行车已经很熟悉了,但真正深入去观察它的构造、研究运动原理还是头一次。因此,就会发生浓厚的研究兴趣,但是同学刚刚对简单机械有所认识,对发现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并加以解释会较难。
《科学》课教学越来越提倡动态教学,在教学本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同学“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的。
一、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确定“动”因。
本节课是在同学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运动情况,分析自行车的机械原理,从而提高同学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六年级同学几乎没有不会骑自行车的,他们大多也爱骑、经常骑,但很少有同学去主动观察研究。因此,必需想方法让课堂“动”起来,才干引起同学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做好课前准备,寻找“动”点。
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开始精心准备“优秀教案、教具、学具”,为课堂寻找“动”点。首先在优秀教案上突出同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尽力减少教师的讲解,每个环节都以同学活动为主,同学分析、讨论、交流在前,教师总结在后。其次,在教具准备上,考虑到同学(农村)不容易找到变速车,我就准备了一辆三档变速自行车,只让同学分组(8个组)准备一辆小自行车(便于携带搬动)。用实物代替图片,给同学“行动”的支点。[中国小学教育网 www.LSPjy.com]
三、解放同学的脑、口、手,让同学“动”起来。
在科学课堂上,要想让同学真正“动”起来,就必需解放同学的“脑”、“口”、“手”。
1、解放同学的脑,让同学的思(路)维活起来。上课一开始,我用谈话的形式问同学,“自行车是怎样动起来的”,这个问题对同学并不难,加上每个小组又准备了一辆自行车。同学很容易联想到自身骑车的情形,并进行初步的思维加工,有了想说的欲望。再如,在研究链条和齿轮前,我向同学提问:“在自行车上的各个局部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局部?”用“好奇”两字激活同学思维,使同学很快在头脑中考虑并搜索自身的骑车经历或者去主动观察眼前的自行车。
2、解放同学的口,让同学敢说能说。本节课我多次让同学自主地谈自身的想法、看法、做法,给同学在小组内交流的机会,这不只为同学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的机会,而且表示了个人的自信,发现自身的缺乏和他人的优点,比方在让同学观察前后两个齿轮中,先让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身的发现,然后记录,再到全班交流。再如分组观察自行车上的各个部件,发现“简单机械”后的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都是给同学充沛展示自我的时间,学习交流的时间,使同学的思维得到拓展、提升。
3、解放同学的手,让同学动手做“科学”。只有让同学动手做,通过他们的实践和亲身经历去获取科学知识,去体验科学,感受理解科学,才干使同学学科学,爱科学。本节课布置了3处让同学动手操作的内容。第一是研究链条和齿轮的运动情况,第二是研究变速车的原理,第三是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每一次探究活动,我都做到保证给同学探究时间,前两处我重点给予指导,到各小组观察同学如何动手的,和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提示思路,比方有的同学在数齿数时容易数错,我就提示可以做记号,对于第三处活动,主要以同学相互交流补充为主。比方有的同学说车把是杠杆机构,我就请同学动手指一指“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分别在哪儿。同学就会在找“三点”的过程中,逐渐改变想法。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需理解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扎实进行“行动”研究,真正处置好让同学“动”起来的每一个环节,才干实现让课堂“动”起来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