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nbsp“三个要素”&nbsp开展校本研究&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落实“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生长的机遇和挑战,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南安市教育局文件《关于“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生长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推动了课改实验不时向纵深发展。&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构建“研训一体、管研结合”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推进课改实验的机制保证。&nbsp
&nbsp&nbsp&nbsp&nbsp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许多教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对实施新课程感到茫然无措。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必定要求和制度保证。&nbsp
&nbsp&nbsp&nbsp&nbsp1、建章立制,健全校本研究的组织机构。首先,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学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英都学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以校为本教研研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机制保证。其次,成立了校本研究小组。我们成立以“校长——教导处——各科教研组”为主线的校本研究小组,各部口各司其职,任务明确,职责清楚。校长负责校本研究的监督和指导,教导处安排教研任务、具体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各学科教研组则针对课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并对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业务指导。&nbsp
&nbsp&nbsp&nbsp&nbsp2、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课改实验的成败关健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课改实验的实际要求和紧迫任务。我们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课标解读、课例光盘,利用暑假举行新课程研讨周活动,举行第三轮通识培训。我们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做到“三熟”、“三练”。“三熟”即:熟悉任教学科的《课程规范》;熟悉任教学科教材“新”之所在;熟悉同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三练”即:练说,每个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都要发言,每学期至少中心发言一次;练笔,教师要坚持写教学个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优秀论文、案例或教学随笔、反思等获学区级以上的奖励,或发表在市级以上的刊物);练教学基本功,教师要勤练“三笔一话一画”和信息教育技术运用能力。&nbsp
&nbsp&nbsp&nbsp&nbsp3、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周六新课程研讨活动。周六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近、实、活”,即研讨的问题贴近课改实际,贴近教师的教同学活;研讨活动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力求每次活动都有实效;研讨活动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多样。我们认真调研,注意收集课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预先安排教研任务,有的放矢地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推动课改实验不时深入。教学研讨中,我们努力做到:教研下移——即教学研究深入到学科开展;中心转移——即从研究教师为主向研究同学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转移;研究前移——即教学研究先于教学实验的进程。&nbsp
&nbsp&nbsp&nbsp&nbsp4、加强管理,提高以校为本研究水平。第一,各校每周都要确定一天,作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日,举行听课、评课、说课、座谈、研讨、反思、案例交流、问题会诊等校本教研活动,让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改实验的全过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第二,切实做好课改实验的“五个一”管理。每位实验教师每周做好“三个一”:写一篇教后记(教学反思)、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建立一个班级生长档案。由于重视课改实验管理,现在我们已初步形成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校本教学研究方式,提高了课改实验水平。&nbsp
&nbsp&nbsp&nbsp&nbsp二、立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三个要素”,是全面推进课改实验的关键。&nbsp
&nbsp&nbsp&nbsp&nbsp近一年来,我们本着“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内涵,牢牢掌握“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扎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促进了两个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nbsp
&nbsp&nbsp&nbsp&nbsp1、自我反思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nbsp
&nbsp&nbsp&nbsp&nbsp(1)、教学前的反思: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同学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优秀教案。因此,每周六下午,我们都把全校的实验教师集中起来,分学科、分年段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五个定”:①定时、②定内容、③定人员、④定场所、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与者、研讨内容和遇到的困惑等),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优秀教案,评点各自优秀教案的优缺点。&nbsp
&nbsp&nbsp&nbsp(2)、教学中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优秀教案,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和时作出调整,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同学学得活,学得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同学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同学健康、活泼、主动的发展。校长、教导、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一起研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战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协助教师对原有的优秀教案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nbsp
&nbsp&nbsp&nbsp(3)、教学后的反思: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时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时记录下闪光点,和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各校每周都定出时间,举行研讨课活动,邀请学区教研员和学科指导组成员前来听课、评课,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战略。&nbsp
&nbsp&nbsp&nbsp&nbsp2、同伴互助显效果。专家说得好:“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抵触,是非常珍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人云亦云,有自身的独特观点,又要注意开放自身,加强切磋,一起分享教学经验、教研效果等,互相学习,相互支持,一起生长。&nbsp
&nbsp&nbsp&nbsp&nbsp(1)、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我镇各所小学都设有教师集体办公室,办公室整齐美观,教研氛围浓厚,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教师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围绕某个教学问题进行交流研讨,集体办公室成为一个教研沙龙的场所。我们经常举行专题讲座、校长论坛、课改沙龙、与骨干教师对话等活动,让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身的意见和看法,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互补。&nbsp
&nbsp&nbsp&nbsp&nbsp(2)、教师之间互相合作。我们以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某一个课题开展研究,一起合作,集思广益。我们申报了“新基础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与教师教学个性发展的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究课题,组织一批教师进行实验,参与实验的教师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参与研讨,一起研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战略,一起分享实验效果,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学校文化。&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