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三、校本教育研究对推进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nbsp
&nbsp&nbsp&nbsp&nbsp实行校本教育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协助教师自我生长,协助教师形成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正确教育观念和适宜的教育行为,协助教师理解和内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基本理念,并促使教师实际教育行为的切实转变,实现教师素质的实质性改善。&nbsp
&nbsp&nbsp&nbsp&nbsp1.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略决策&nbsp
&nbsp&nbsp&nbsp&nbsp要使新课程的实施发挥应有的功能,必定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同学,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同学的需要和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同学的不同需要。其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从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教师的角色也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送者转变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其三,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反思,发现自身缺乏,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其四,教师还应该确立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当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其五,教师还应确立研究者的角色,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真正确立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
&nbsp&nbsp&nbsp&nbsp2.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nbsp
&nbsp&nbsp&nbsp&nbsp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学校中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大家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最佳抉择,但它却难以在学校内部全面推进。这里面有认识原因、社会原因,更主要的是学校自身没能形成切合实际的“个别化理论”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忽视学校的文化背景、教师素质、生活状况等学校本体因素,再好的教育主张也都只是外在于学校的,只能是隔靴搔痒。校本教育研究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参与研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动力,而不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他人的教育研究效果的消费者,研究要能提出切入问题的关键的建议。校本教育研究把具体的、特殊的学校实践作为研究的抓手,基于学校实际展开研究,有利于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个别化理论”和操作方式,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nbsp
&nbsp&nbsp&nbsp&nbsp3.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实现学校战略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素质&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教育研究能够持续稳定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随着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入,教育质量、教育效益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任何学校要谋求久远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需树立坚定的质量战略思想,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对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校本教育研究类似于企业为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或促使产品更新换代而进行的科研,它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需要,为学校质量管理实现“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科学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解脱保守的渐进主义的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做法;校本教育研究,以学校为基地,其研究忠于实际,又逾越实际,在实践中剖析、辩别、探索科学的教育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使校长、教师自觉有效地追求理想的教育效果。&nbsp
&nbsp&nbsp&nbsp&nbsp4.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感&nbsp
&nbsp&nbsp&nbsp&nbsp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教师要有研究意识与能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二是教师能专业自主(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可以自主选择特定的行动。这两项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和专业自主的前提条件,专业自主又可以促进教师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校本教育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起点进行研究,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由可能转化为实际,使整个教师群体解脱长期处于脱离学术研究、作为单纯知识传送者的角色。校本教育研究是基于学校实际展开的,边实践边研究,使教师集研究与实践于一体,对教育问题比专业研究者有更多的发言权,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增强了专业自信心。校本教育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由实施者、操作者变为决策者、规划者,教师能以研究效果为依据,独立自主规划与实施自身的教学方案。&nbsp
&nbsp&nbsp&nbsp&nbsp5.校本教育研究能促进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的建设,使教育研究之花开遍素质教育之田&nbsp
&nbsp&nbsp&nbsp&nbsp一般的教育科学研究往往偏重于“知”的范围,校本教育研究还必需达到“行”的领域。它不只在于满足获得新的认识,还要把这种认知转化为行动;它不只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在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校本教育研究发生的效果,都伴有相应的操作途径,往往会以学校或教师自己亲身经历、亲自设计的教育实践或是教育经验作为技术支持。因此,这些效果不只能对学校的教改起正确指向作用,而且能起“示范”作用,使理论与实践达到较完美的统一。&nbsp
&nbsp&nbsp&nbsp&nbsp同时,校本教育研究以学校为本,从各校实际动身开展别具一格的研究,其形成的理论能反映学校真实、生动的情境,是对学校教育的典型、丰富、生动事例的高度概括与再现,可以丰富、空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教育科研之花开遍素质教育之田。&nbsp
—————————————————————————————————————————————————
注:
中国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欢迎广大网友投优秀论文、新闻、课件。优秀论文、新闻、课件投稿都可以点最上面&nbsp“我要投稿”即可,课件也可发邮件yzbbest@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