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4 18:36:41
|
只看该作者
从某种意义上,白景琦的黑七泷胶庄延缓了白家的衰败,为白家的发展另辟了一条新路,注入了新的血液。 反观白家“敬”字辈的那些少爷们可以说没有一个争气的。白敬业、白敬堂、白敬功等也只会在百草厅老号的旗下开什么“千草厅”“中药堂”并互相勾心斗角,毫无创新的意识与能耐。包括白家老六、老二、老大等一群大老爷们抱着光明正大吃祖宗的饭的思想物质上追求高档,不知不觉却在人格上成了矮子。这样的父辈怎么能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呢?除了遗传给他们一些势利奢华、勾心斗角还能传些什么?也许这就是白家为什么到了“占”字辈就轰然倒塌的一些原因吧。 先来比较比较“景”“敬”两代人。白景琦这一代虽然开始的时候家日子还好过,百草厅这块匾已经积淀了不少信誉和财富,然而自打与詹王府结下梁子,出了白家大爷一案后,白家上下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差一点就家破人亡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群孩子们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小小的苦难,也接受了一次护卫家族的教育。此外,由于白大爷的命案使得白颖轩开始想让孩子们转向仕途,退出以命相博得“医药行”,再加上白文氏的倡导和重视,白家孩子们的学习一直是很严格和重要的。到了敬业一代,家道中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质生活十分优裕,可谓是娇生惯养。私塾这种教育方式渐渐退出历史,公子哥们进到学校能否坚持得住艰苦的学习生活,的确是一次考验(事实证明没有经得起考验)。家庭的手也难伸进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一方面,西化的知识父辈们不懂,另一方面,父辈们忙于自己的事业(有些也许称不上什么事业,沉醉于做一些无聊的事也不一定)无心管教孩子,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尚未正式退出舞台的时代宠与放任也许更占上风。此外,在白景琦这一辈也没有出现过像白文氏这样有远见和胆识的女人,来担起家庭中相夫教子的职责。 到了占元、占光、占安这一代,可以说延续了敬业、敬功那一代的性循环模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战争和内战的浩劫耽误了他们求学、创业的时间,由于怕战乱伤及这些少爷(白家的香火)父祖们把他们养在家中,长达十几年的安乐的生活无疑抹灭了他们的志气与理想,磨灭了他们的创业动力,却养成了吃喝嫖赌的恶习,开始吃起祖宗饭,盘算继承家产了(白占光的蜕变是一个典型,白占元由于接受了进步思想,逃离大宅门投身**而幸免于难)。到了“老姑奶奶遗产继承风波”(白玉婷加了照片没有后嗣)白家的悲剧已经开始上演,占安疯了,占光的了癔症(一个是受了没钱的打击,一个是受了太多钱的刺激)。到了争夺白景琦遗产时,已上演了一出出骨肉相残的悲剧(白敬业、白占光父子死了,白美再度发疯看了母亲、姐姐后心脏病发也死了)。白景琦不得不发出“无奈子孙不孝,为夺财产,父子相争,夫妻反目,兄弟结仇,姊妹相残,景琦已无回天之力,更不忍见后代子孙专以争夺财产为能事,不思进取”的哀惋与叹息。白家在白景琦宣布分家之后轰然解体。
相对而言,“事业型父母”比“谋生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更加艰难、更加复杂。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贫穷的孩子往往容易可以适应学校生活,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反倒容易成为厌学者、逃学者或辍学者。富裕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被中国的古训不幸而言中:“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找伟男。”
虽然贫穷本身就一种教育资源,但富裕家庭不可能为了教育孩子而故意过贫穷的生活,也少有人为了教育孩子而在孩子面前故意“装穷”。
不同的家庭需要为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于“谋生型父母”来说,谋生是第一位的。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离开自己的孩子,把孩子暂时托付给祖父母或相关的亲戚。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完全放弃谋生的努力。
同样,对于“事业型父母”来说,事业也是第一位的。他们迷恋自己的事业,他们看重名誉,珍视金钱,追逐权力,他们是一群积极的“入世”者。一般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追求。他们会拒绝一切有关“知足常乐”的说辞,他们是一群有欲望、有野心,暗流涌动、激情澎湃的人。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放弃亲自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更愿意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移交给他人。
对于“事业型父母”来说,他们已经无法模仿“谋生型父母”或“工作者父母”去教育他们的孩子。他们已经拥有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们已经不需要为生活奔波,他们面临的问题只是:如何利用家庭条件的优越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是相反: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而胡闹、任性、有攻击性,以至于厌学、逃学、辍学?
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可以考虑两个策略:
第一,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一切机会,以自己对事业的理解和迷恋,培育孩子的“事业意识”和“领袖意识”。“事业型父母”可以坦率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喜欢自己的工作”。给孩子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乐趣,让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哭穷”或装出痛苦的样式。
以上就是我对《大宅门》的观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