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4.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因此,在制定校本教研奖励制度时,必需考虑发挥物质奖励的作用,以满足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合理的物质需要,把教师的物质待遇作为一项重要决策来抓。当然,强调物质激励的重要性,并不排斥精神鼓励,在物质奖励基础上,结合精神鼓励,并逐步将重点过渡到精神鼓励上来。&nbsp
四、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探索
(一)校本教研制度应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nbsp&nbsp&nbsp&nbsp校本教研是校本化教育最重要的体现,是学校工作的起点,校本培训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中介,校本管理则是联系协调协调的纽带,为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学校必需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实践证明:必要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一套角色行为的规范模式,使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做,都有章可循。下面以我校在校本教研制度方面的探索为例,试论述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局部内涵: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的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如《金山中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必需认真学习课改实验的相关书籍、资料、文章,同时学校还自行编印了新课程理论学习提纲,以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需要。
2.建立健全校本研究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我校为适应新课改,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如《金山中学促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案》、《金山中学"教研促教兴校"计划和实施方案》,为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定了《金山中学教科室工作和管理规程》。在《金山中学促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案》就明确规定了:①领导必需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了解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②教科室对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③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网络,各教研组、年级组分层抓好校本教研,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常规教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等。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与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要求;⑤加强联合教研……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
3.建立资金保证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证,如《金山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规定了对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级教研活动的激励措施,为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校本教研制度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在加强校本教研时,应充沛考虑教研必需服务于教学,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制定各方面的具体制度和措施,这也是一个学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如我校制定的《促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方案》,规定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进行"新课程研讨",立足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课例研讨、考虑,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做到活动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融于教研组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校本教研课题化")。另外,督促教师反思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除学校各组的常规教学研讨制度之外,还建立了"五个一"&nbsp(即①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自身满意的典型案例;②每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论文;③每期上交一篇有一定水平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④每学年上好一节研究课;⑤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认真做好自学心得笔记)&nbsp的校本研究制度。
为防止落入俗套,各学校应充沛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教研的特点,确保制度要有利于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如我校对教师的培养与管理上采取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一起提高的方法,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过渡的做法,对于各学科教师数量少的学校就不适宜,这类学校就更适宜寻求联合教研的方式进行。
(三)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士为知己者死"。实践证明,学校在校本教研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沛融入情感,以"情"作为校本教研管理的基础和纽带,加强沟通与理解、尊重教师,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情感关系来调动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工作积极性,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灯不点不亮",在制度制定之前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充沛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传达信息,互通有无,交流意见,统一思想,最终达成一致,形成校本教研合力,一起为校本教研目标而努力。尊重老师,激发他们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意义,激发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学校领导主动了解教师工作、生活的困难之所在,为教师排忧解难,解除其后顾之忧,迅速和时地协助教师协调疏通,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做教师的知心人,激发教师校本教研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校本教研工作中来。通过这些卓有效果的工作,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能给予充沛的理解和支持,对各项制度能充沛地认可,并认真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使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得以全面深入地贯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改实验才刚刚起步,各项实验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我们相信,课改实验只要深深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中,在实践中不时加以历练与完善,实验终会结出丰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校本教研》新华出版社,2003.
2.张显平《对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考虑》《教育科学论坛》2005/2.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龚如义 辛理《中小学教育与科研》伊梨人民出版社,2000.
6.邹尚智《校本教研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齐明山《行政学导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