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探索的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我们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nbsp&nbsp&nbsp&nbsp校本教研就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体制,它是针对那种以教育行政领导或教育专家领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体制而言的。为什么要强调校本研究呢?道理很简单,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是各校的教师和同学,主阵地在学校,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唯其个性,才有共性)
&nbsp&nbsp&nbsp&nbsp应该说,中国的学校,特别是武汉市的中小学,历来都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从这个定义上说,校本教研也不是完全新的事物。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特别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原来的教研体制和内容,有了很多新的含义和方法。它们是:
&nbsp&nbsp&nbsp&nbsp第一,任务完全是新的。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规范、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评价观念和体系。在这一切新的事物面前,从校长到每一个教师,可以说都是新战士,谁也没有绝对优势,因此必需努力学习,互相切磋。不能有丝毫因循守旧,以老卖老的风气。(当然,不排斥个人风采,不排斥向老教师学习。)
&nbsp&nbsp&nbsp&nbsp第二,真正在“研”字上下工夫。这有三层意思:①不研不教,教后必研。要克服过去那种单纯的集体备课商讨进度的行政事务性的做法,教前要在自我钻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来集体研究,教后又要集体研究成败和原因。②要有观点交锋,在实行新课改中,几乎时时都会遇到新旧不同理念,新旧不同教材处置,新旧不同教法选择的矛盾。解决矛盾,首先就是观点交锋,没有观点交锋,只能说明没有“研”或者没有认真地“研”。③在适当的时候,个人或备课组要在大量探索实践所积累的信息基础上提出校本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的行动研究,这样的科研就不是装门面的而是有的放矢,以研兴教。
&nbsp&nbsp&nbsp&nbsp第三,要有时间、空间、制度上的保证。这一年来我们学校对此采取了—些措施。(下面介绍)
&nbsp&nbsp&nbsp&nbsp第四,适当外引内联。新课改需要专家的指导,需要与外界特别是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交流。我们虽然做不到每课与专家一起研究,但一定要定期走出去、请近来进行交流。
&nbsp&nbsp&nbsp&nbsp二、我们对校本研究采取的措施和其效果
&nbsp&nbsp&nbsp&nbsp第一,调整办公室布局,使每个年级每个大科(语、数、外)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场所。而科&nbsp学、综合实践、音美、体育乃至初三理化各有其专门的办公室。这样在空间上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校本教研条件。克服了过去大杂烩,相互干扰的毛病,又照顾年级又照顾学科的差异。做到这一点是要有一点投入的,我们对此毫不犹豫。
第二,精心调整课表,使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有两节课一起活动的时间,这样就克服了过去备课组的老师“天天在—起办公,却没有一天大家都到齐研究问题”的尴尬局面。就这一点也要下决心排除干扰,坚决执行。&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第三,规定每次集体备课中,前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评价上一次本组的研究课,后三分之二的时间研究下一次的研究课或其他重大问题。这样就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纯排排进度、报报分数的走过场。&nbsp
&nbsp&nbsp&nbsp&nbsp第四,常务副校长、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负责人都要轮流到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活动。这样,所谓“校长是校本研究的主要责任人”的理念就做到了落实,而不是一句套话。
&nbsp&nbsp&nbsp&nbsp第五,每个备课组每月至少要组织两节有研究目标的校级“研究课”,把课题和执教人和教学设计交综合办事组并且公告全校,有关的教师和领导都要来听课,参与评价。这是—种制度,也是考核教师和备课组长的重要指标。
&nbsp&nbsp&nbsp&nbsp第六,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交—个板书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所谓板书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就是比较详细的有说课、有课堂实况反馈,有课后评价的教学设计,就是比平常上课的教学设计稍微详细一点,稍微有特色一点。一个月交——个这样的教家对教师不是负担。对精晶教学设计,由教研室评比,作为考核资料,并择优登于每月一次的校报—卜或向外推荐。
&nbsp&nbsp&nbsp&nbsp第七,适当内引外联。两年来我们请过华中师大、武汉大学、共青团中央、湖北省教科所、武汉市教研室、武昌区课改指导办的领导和专家来校作校一级的指导报告,还请过市区教研员来校与学科备课纽教师一起备课。凡与课改密切相关的研讨会、学术会我们都发明条件派人去参与,如教育部关于课改规范的研讨会、省课改研讨会、新教材研讨会。每年一次的全国启发式经验交流会我们都派领导或教师去参与、参评。我们还组织教师赴江苏学习洋
&nbsp&nbsp&nbsp&nbsp思中学的经验,派教师参与深圳、株洲、武穴、天门等地与同行交流。对每次参与此类活动的教师,我们都要求他们回校后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传达,并上汇报课(如最近学习洋思经验回来后每位教师上—次学习洋思汇报课)。这样的内引外联就不是虚的,而是让全校教师都看的见摸的着的,当然,任何经验都要外乡化,而不是照搬。
&nbsp&nbsp&nbsp&nbsp经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说比较有生气,教师们对此也更有兴趣,而不是照章办事效果是很明显的。除了有—批语文、数学案例在中央教科所、省教科所、华中师大启发式研究中心,市、区教研室、教育学会获奖外,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所生源无官方保证的民办初中,这些年来在合格率、优秀率、升重点中学率和学科竞赛获奖率等方面遥遥领先,与武汉地区最好的公办学校不相上下(有的方面还超越),而我们的双休照休,中午全体师生睡午觉,晚上全体师生9:10(初三10点)熄灯就寝。无加班加点的时间与空间,且选修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也搞的红火,也可以说基本上作到“轻负担、高质量”,这应该就是经的起检验的效果。
&nbsp&nbsp&nbsp&nbsp三、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nbsp&nbsp&nbsp&nbsp校本课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nbsp&nbsp&nbsp&nbsp第一、国家课程之补充。这个补充是有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教材、有特色又可行而又不另增负担的,也不是教辅之类的资料。我们在数学方面,多年来就有华中师大启发式研究中心主导的、我校特级教师刘世策主编的启导自学式教材《实验数学》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包括清华大学和中)颇有影响,该教材正在与时俱进修改补充。语文方面我校许多语文教师都补
&nbsp&nbsp&nbsp&nbsp充过阅读教材,这些教材取材和时,适合于本地本校同学,现正在汇集。
&nbsp&nbsp&nbsp&nbsp第二、适合于本地区、本校的有乡土特色的课程,我们在六年以前就与江夏区环保局合作写出了环保教材,开环保课。利用校区在汤逊湖边的特点,开展环保与发展的教育,并申报了湖北省级科研课题“环保基地建设之研究”,现正修改成校本教材《汤逊湖周边环境、资源与发展》,集人文、科技于一本,每周上一节课。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也写过不少小优秀论文、调查报告(如《东湖水质研究》、《汤逊湖周边污水处置调查》等)。这是个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尽管有很多困难,我们还是要坚持搞出效果来。说老实话,现在有很多概念不太清楚,有些人把属于选修课的摄影、剪纸、健美、书法等都叫做校本课程,假如这样,我们有选修课2&nbsp0多种。但我们觉得校本课程是纳入必修课的,最好是有教材、有教学计划的,而不是“脚踩西瓜皮”式的活动课、选修课。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只好请专家或同行指导。
特别关注:
2005年中国教育十大焦点事件
http://www.LSPjy.com/20051216sdjd/index.asp&nbsp&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