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校本研训的探索与实践
&nbsp&nbsp&nbsp&nbsp摘&nbsp&nbsp要:本文主要是对我校校本研训模式——“教改小组”进行的研训内容、方式的研讨和交流。力求得到一种适应我校实情的校本研训形式,完善“教改小组”的校本研训制度。&nbsp
&nbsp&nbsp&nbsp&nbsp关键词:校本研训&nbsp“教改小组”&nbsp教师专业(化)发展&nbsp&nbsp教师素养
&nbsp&nbsp&nbsp&nbsp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普通中学,学校建校近百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来,由于市区各所高中连年扩招,使我校师资出现大量外流,而学校又恰逢生源高峰,学校规模也逐年扩大,新教师急剧增加,经统计现我校教龄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占了教师总人数的56%。如何使青年教师更快地生长为专业化骨干教师,以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我校十分紧迫的任务。
&nbsp&nbsp&nbsp&nbsp保守的教师培养主要是采取集中培训和教科研活动的形式。这些形式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教师的生长,但也不可防止地出现一些缺点,许多教师经常觉得这种培训“听着有道理,可自身回来一做起来还是老一套”。保守的这种形式往往难以直接地触和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哲学)和行为,由于学校内部环境变化和同事的思想、战略难以配合等情况,使教师进修的课程与教学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nbsp&nbsp&nbsp&nbsp2001年1月,我们7位教龄均未满三年的年青教师自发在学校的一个旧教室里组成了一个学习型的小组——“青年教改小组”。开始了我们对校本研训的探索。当时成立之初我们也仅仅是想大家利用的业余时间相互研讨一些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相互之间通过听课,来指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缺乏,团结合作,使大家一起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经过三处多时间的摸索和发展,教改小组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小组还参与了上海市的国家级&nbsp“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地区教育研究、培训机构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的队伍也进一步扩大,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日趋的丰富。
&nbsp&nbsp&nbsp&nbsp“青年教改小组”(以下简称“教改小组”)模式的校本研训制度是我们青年教师以学校级层面来组织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研训活动。小组以实际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为活动的中心,平等合作地通过各种活动研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又服务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改小组的成员都能自发且积极的参与到这些研训活动中去。
&nbsp&nbsp&nbsp&nbsp教改小组开展校本研训的的实际内容是根据小组成员(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的。可大致分为二个不同的研训阶段:一是学习型阶段。主要是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素养。二是研究型阶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取得的点滴经验在理论层面上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之成为专业化教师、研究型教师。
&nbsp&nbsp&nbsp&nbsp教改小组三年来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研训方式。在这些研训活动中,教改小组成员既是校本研训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校本研训活动的主体,教改小组也就通过这种“自身培训自身”的方式,使“自身受益”。
&nbsp&nbsp&nbsp&nbsp我们进行校本研训的具体方式有:
&nbsp&nbsp&nbsp&nbsp1、自我学习、实践与反思。
&nbsp&nbsp&nbsp&nbsp小组成员通过集中培训或自学(更多是采用自学的方法),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例如有关新课程的教育理论,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的管理,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同学进行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新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说课等。虽然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毕业于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学习过正规的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但通过这种校本研训的方式,学习到了经过挑选而更加贴近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的内容。在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新技术的应用下,我们小组成员又各自开设研究课,邀请其他组员参与,对教学中的教育行为、决策、理论的应用和由此发生的后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然后在课后的交流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相互研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开课的组员进行自我的反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改进、提高。教改小组在三年中共开设这样以“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研究课达到80多节,平均每二周一节。
&nbsp&nbsp&nbsp&nbsp2、教育沙龙,专题研讨。
&nbsp&nbsp&nbsp&nbsp青年教师普遍觉得难于将所学的教育理论与自身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起来,教学中的经验难以总结提升,难于跨学科进行交流等。针对发生的这种状况,教改小组不定期地组织了一些“教育沙龙”。每次“沙龙”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沛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观摩、研讨、交流。例如“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偶发事件处置”,“初中班主任工作”,“如何实施对后进生的有效教学”,“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满足有特殊要求的同学的要求”等议题的研讨。通过“沙龙”活动,满足了青年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
&nbsp&nbsp&nbsp&nbsp3、提供舞台,搭好平台。
&nbsp&nbsp&nbsp&nbsp在学校行政的支持下,教改小组组织了各种教学比武,有说课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网络教学应用竞赛、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基本功竞赛等。这些活动给教改小组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使教师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益。
&nbsp&nbsp&nbsp&nbsp4、以教科研课题、优秀论文带动校本研训的开展。
&nbsp&nbsp&nbsp&nbsp教改小组校本研训不只关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也注重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获得。小组形成了各级课题管理和实施制度和优秀论文评选制度。小组成员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起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成立课题进行立项申报。小组成员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结题等一系列过程中,主动参与,并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发展又带动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校本研训内容的深化,使教科研与校本研训的效果相互转化,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教改小组现在国家级课题子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地区级课题二项,市级课题九项,校级课题十六项,共计的嘉兴、海宁获奖和发表优秀论文27篇。通过课题的研究和优秀论文的撰写,使教改小组由一个“学习型组织”胜利地转化为了一个“研究型组织”。
&nbsp&nbsp&nbsp&nbsp5、与兄弟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
&nbsp&nbsp&nbsp&nbsp教改小组通过与上海第一中学、许村中学、海宁一中等兄弟学校进行校际的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训制度、研训内容、研训方式等方面一起研讨、相通有无,在师资、设备、信息、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做到了资源共享。
&nbsp&nbsp&nbsp&nbsp6、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建立。
&nbsp&nbsp&nbsp&nbsp虽然学校是进行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为了保证校本研训的可持续化、终身化,保证校本研训的有效性、理论性、科学性。教改小组还积极地与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嘉兴市教科所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成为师范大学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教科研基地学校,一起参与课题的研究。通过教科研基地学校的建立,教改小组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些正确引领,真正达到了“教研训”一体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