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行风正同学家长更满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行风正同学家长更满意
&nbsp&nbsp&nbsp&nbsp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伍家岗区教育局关于认真搞好2006年行风评议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广大教职工进社会、入家庭,搞调查、听意见,送温暖、献爱心,受到广大同学、家长和社会好评,促进了学校行风建设。
&nbsp&nbsp&nbsp&nbsp一、具体做法:
&nbsp&nbsp&nbsp&nbsp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极大关注。
&nbsp&nbsp&nbsp&nbsp2006年行风评议教育系统排在首位,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我们充沛认识到行风评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行行风评议一把手工程,学校先后三次组织行政一班人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安排民主评议工作,在认识上提高,在行动上统一,在制度上落实,使学校行政领导从行风评议之初就绷紧正行风、兴教育的这根弦。无论做什么都从行风这个大局和高度上去考虑,真正树立了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同学着想的思想。在学校行政一班人的带动下,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关心行风评议,积极参与行风评议。全体教职工把自身融入到行风评议工作之中,为行风评议走好了第一步。
&nbsp&nbsp&nbsp&nbsp2、大力宣传,政策入人心。
&nbsp&nbsp&nbsp&nbsp宣传行风评议,使行风评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搞好行风评议的前提。只有政策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在开好行政班子会、党员会、教师骨干会的基础上,开好教师行风评议文件精神学习会、宣传动员会、安排实施会,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行风评议工作,实行政策公开、做法公开、意见公开,充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民主评议之中,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充沛发挥了教职工主人翁的精神,想行风之所想,急行风之所急,出现了教职工人人关心行风建设,个个参与行风建设的大好局面。
&nbsp&nbsp&nbsp&nbsp3、制定方案,建立长效机制。
&nbsp&nbsp&nbsp&nbsp为搞好行风评议,我们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行风评议的安排,首先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挂帅、行政人员分工负责、分项管理、分步实施,建立行风评议长效机制;其次是制定出台了《李家湖小学行风评议实施方案》,从行风评议重要性、时间、内容、人员、方法措施、步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和具体安排布置,使广大教职工明确意义,掌握政策方法,明白任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方向、工作有依据、实施有计划、落实有内容,把行风评议真正落到实处。
&nbsp&nbsp&nbsp&nbsp4、措施得力,方法具体。
&nbsp&nbsp&nbsp&nbsp行风评议受到学校高度重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重实际,看效果;重落实,看行动。我们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nbsp&nbsp&nbsp&nbsp(1)营造行风评议氛围。在学校大门口,横挂“深入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不时提高教育行风建设”的横幅标语;
&nbsp&nbsp&nbsp&nbsp(2)召开同学家长座谈会,宣传行风评议的重要意义,广泛听取同学家长意见,与同学家长一起走进行风评议,为正行风,兴教育出谋化策,为学校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建议,促进学校的行风建设;
&nbsp&nbsp&nbsp&nbsp(3)为教师印制名信片,加强学校与同学家庭的联系,同学家长有困难可打名信片上的电话协助解决,有要求可打名信片上的电话一一提出,有困难有要求找学校,使教师名信片成为学校与家庭交流勾通的桥梁,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nbsp&nbsp&nbsp&nbsp(4)明查暗访看师德。暑假中,学校行风评议领导小组成员,分片走访社会群众,了解教职工在社区中的表示,请他们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听到了从前在办公室里听不到的一些意见和呼声;
&nbsp&nbsp&nbsp(5)走访慰问贫困同学和教师,把温暖送上门,把真情送到家,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减免学费,赠送学习用具,赠订报纸,为贫困教师尽可能地解决医疗费等一些实际问题,为他们看病求医垫付资金;
&nbsp&nbsp&nbsp(6)开展问卷调查,更加广泛地进一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合理化的建议,共发放问卷调查900多份,收集群众一起关心的问题30多条,为改进学校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nbsp&nbsp&nbsp&nbsp(7)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在校门口设立了行风评议意见箱,疏通学校与社会与家庭的沟通渠道;
&nbsp&nbsp&nbsp&nbsp(8)聘请行风评议员。行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其评议重点为学校教育质量、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师德师风、治理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并建立行风建设听、评、建相互促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nbsp&nbsp&nbsp&nbsp二、行风评议效果
&nbsp&nbsp&nbsp&nbsp通过行风评议活动,我们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为了同学一切、一切为了同学的服务思想,主动接受社会评议监督,促进了学校行风建设,增进了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同学、家庭的相互了解,消除了同学家长对学校的诸多误会,疏通了沟通交流渠道,增强了学校与同学家长相互理解与支持,建立了社会、学校家庭互动机制。信息的收集反馈进一步得到加强,行风评议效果明显,同学、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方向的满意率不时攀升,社会信誉率不时提高。
&nbsp&nbsp&nbsp&nbsp三、行风评议存在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行风建设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1、招生问题。
&nbsp&nbsp&nbsp(1)共勤村同学离校仅一墙之隔,但不能就近入入学;
&nbsp&nbsp&nbsp(2)同学学业负担轻,作业太少,同学回家无事可做;
&nbsp&nbsp&nbsp(3)对同学现行评价体系不理解,只见等级,不见分数,家长心中无数;
&nbsp&nbsp&nbsp(4)同学放学太早,平安存在隐患;
&nbsp&nbsp&nbsp(5)宜昌纺织机械厂同学到我校上学乘车不方便,同时加重了企业和家庭经济负担。
&nbsp&nbsp&nbsp&nbsp2、师资问题
&nbsp&nbsp&nbsp&nbsp(1)教师更换太频繁,希望相对固定教师;
&nbsp&nbsp&nbsp&nbsp(2)教师与家长沟通还要加强
&nbsp&nbsp&nbsp&nbsp(3)出台优惠政策留住优秀教师;
&nbsp&nbsp&nbsp&nbsp3、教学设施问题
&nbsp&nbsp&nbsp&nbsp⑴教学硬件太差,学校操场,乒乓球台设施太陈腐;
&nbsp&nbsp&nbsp&nbsp⑵同学课桌凳需更换,桌面不平整;
&nbsp&nbsp&nbsp&nbsp四、整改措施
&nbsp&nbsp&nbsp&nbsp1、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我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学的能力,使我们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把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规定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
&nbsp&nbsp&nbsp&nbsp2、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增强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使他们知晓学校教育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解除同学家长对学校的误会。
&nbsp&nbsp&nbsp&nbsp3、完善教职工挂牌上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实行挂牌上岗,主动接受同学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增强教职工为同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nbsp&nbsp&nbsp&nbsp4、开展咨询电话,疏通服务渠道。实行专号电话,专人负责,解答同学、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满足同学家长的合理要求,了解他们对学校行风建设的建议,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nbsp&nbsp&nbsp&nbsp5、开展回头看,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风。通过边学、边评、边改、回头看等形式,自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师表育人、师德风范,自纠问题,使教师的语言举止更文明,教育行为更规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11: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6、正行风,制定出台禁令,向社会公开许诺。禁令分别是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私自办班;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同学;严禁教师违规向同学推荐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严禁教师擅自向同学收费印发资料、作品集和试题试卷;严禁教师接受同学家长送礼和宴请;严禁教师上课携带通讯工具;严禁教师参与赌博;严禁教师着装不整进入课堂;严禁拒收服务区内的同学入学。
&nbsp&nbsp&nbsp&nbsp7、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水平,稳定教师队伍;
&nbsp&nbsp&nbsp&nbsp我们的许诺是:社会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