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10: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这种校本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增加中心学区或者委员会办公室的责任,使之对资源的有效使用负责。这种资源使用的效率必需最终体现在同学身上。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地方学校管理者应该被赋予诸如财政、人事、课程等关键领域的决策权。这种校本管理的支持者认为,在使资源发挥其最好用途的动机的刺激下,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以直接为同学所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校长可以非正式地向教师、家长、同学或者社区代表咨询。学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为校长提供建议。&nbsp
&nbsp&nbsp&nbsp&nbsp(二)专业控制校本管理模式(教师决策)&nbsp
&nbsp&nbsp&nbsp&nbsp教师控制的校本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在诸如财政、课程和人事等关键的决策领域,更好地利用教师的知识。这种校本管理模式的基础是认为与同学关系最近的专业人员拥有作出这些决策的知识,并且对于决策制定过程的充沛参与可以提高他们对执行所作出决策的许诺。民主参与,允许教职员工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也被认为可以导致更高的效率和效益(Clune&nbsp&&nbspWhite,1988;David,1989;Mojkowski&nbsp&&nbspFleming,1988)。在这种校本管理模式中,学校委员会拥有决策制定权。尽管家长、同学、管理部门代表通常会参与学校委员会,但教师所占的人数比例是最大的。&nbsp
&nbsp&nbsp&nbsp&nbsp(三)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nbsp
&nbsp&nbsp&nbsp&nbsp建立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家长和社区的责任,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支持这一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学校的课程应该直接反映家长和社区的价值和偏好(Ornstein,1983;Wohlstetter,1990)。据称,学校的专业人员没有像他们应该的那样对这些价值和偏好作出反应。然而,当关于课程、财政和人事的决策权掌握在家长或社区的手中时,他们的敏感性将会大大地提高。家长或社区人员占多数的学校委员会是运用这些权力的基本机构。&nbsp
&nbsp&nbsp&nbsp&nbsp(四)均衡控制校本管理模式(家长和教师均衡决策)&nbsp
&nbsp&nbsp&nbsp&nbsp这种校本管理模式试图达到社区控制和专业控制两种模式所欲达到的目的。即在学校的关键决策中更好地利用教师的知识,同时又使家长和社区承当更多的责任。与地道的社区控制校本管理模式不同,均衡控制模式假定,在家长参与教育他们的小朋友的情况下,专业人员是很乐意对家长和社区的价值和偏好作出响应的。家长和教师两者都被认为拥有关于课程、财政、人事方面决策的重要知识。学校委员会拥有决策制定权,其人员构成在学校人员与家长或社区成员之间坚持平衡。&nbsp
&nbsp&nbsp&nbsp&nbsp以上四种模式均是地道的、理想的模式。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中,由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一种模式会有几种变式,或者是几种模式综合在一起使用。&nbsp
&nbsp&nbsp&nbsp&nbsp四、评价&nbsp
&nbsp&nbsp&nbsp&nbsp由于校本管理存在着诸多的运作模式,加上实行校本管理需要在很多相关方面进行革新,如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等等。因此,要想单独地对校本管理和其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性的分析与评价是十分困难的。目前,西方有很多学者对校本管理和其实施效果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但几乎没有研究能够为校本管理与可观测到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提供充沛的证据,也很少有研究能够提供证据说明校本管理的独立影响。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校本管理的真正目的不是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是出于财政节约的考虑,这是许多政策制定者热衷于介绍校本管理的原因。但是,他们认为需要把校本管理的合理性建立在教育的背景之下(Leonard,1996)。&nbsp
&nbsp&nbsp&nbsp&nbsp尽管校本管理的实施效果难以用数字加以分析与说明,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否定其对于学校管理改革的积极意义。从校本管理的实践来看,在其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nbsp
&nbsp&nbsp&nbsp&nbsp1.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大大提高&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强调权力下放与决策参与,这促进了学校管理方式从外控向内控的转变。有关学校发展的决策权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放到学校,使各级各类学校能够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点和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发展目标、战略和方针政策等;校长、教师、同学、家长社区成员等与同学、学校关系最为密切,对于其特点、需要的认识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他们参与决策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质量与水平。&nbsp
&nbsp&nbsp&nbsp&nbsp2.增强学校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nbsp
&nbsp&nbsp&nbsp&nbsp在保守的学校管理体制下,学校和学区系统是封闭的,很少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学校的各种管理决策不会对同学家长、社区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偏好作出响应。学校没有自主权,不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和时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校本管理通过同学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委员会提高了学校的开放性,同时管理权力的下放使学校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学校反应的灵活性,发明性地解决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nbsp
&nbsp&nbsp&nbsp&nbsp3.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nbsp
&nbsp&nbsp&nbsp&nbsp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表示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和学校各种相关利益者满意度的增加等方面。通过权力下放,使学校拥有课程、人事和财政等方面的决策权,可以激发学校内部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推动学校的全面进步;通过决策参与,可以激发教师、同学家长、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提高其对学校的真诚度、凝聚力和满意感,促使其努力工作,进而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nbsp
&nbsp&nbsp&nbsp&nbsp然而,正如其他许多教育改革运动一样,校本管理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对它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nbsp
&nbsp&nbsp&nbsp&nbsp1.校本管理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惟一手段&nbsp
&nbsp&nbsp&nbsp&nbsp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校本管理只是一种学校管理改革实践,我们不能期望它解决所有问题。除了校本管理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可供选择的好方法,我们不能因为校本管理的出现而停止了对其他方法的研究与探索。&nbsp
&nbsp&nbsp&nbsp&nbsp2.实行校本管理需要防止校长专权&nbsp
&nbsp&nbsp&nbsp&nbsp在决定校本管理的形式和其效果方面,校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发现,不论实行何种形式的校本管理,实际上都变成了某种形式的行政控制模式。因此,校本管理实质上增加了校长的权力。假如这种权力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加以约束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校长专权,从而使整个改革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这是在实行校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竭力防止的。&nbsp
&nbsp&nbsp&nbsp&nbsp3.实施校本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支持性措施&nbsp
&nbsp&nbsp&nbsp&nbsp校本管理的实施只是为提高学校的有效性提供了条件,能否达成预期目标还取决于是否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措施。如校长、教师、家长、社区必需对同学有较高的期望;学校、学校人员必需被赋予机会去改变他们当前的实践;学校人员必需具有革新的意向,愿意承当责任,付出努力;要注意学校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等。&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