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那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同学是怎样的参与课程,并且决策课程的呢?校本课程的开发充沛体现同学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同学享有相对的学习选择权,是同学从以往被动学习向如今主动探究的转变。一般来说,校本课程要开设的课程首先是同学所真正需要的,这就要学校在开设课程之前,做好同学的需求调查,就像做市场调查一样,知道同学有哪些方面的需要,再开设相应的课程,然后在由同学去选择自身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其中,同学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间接的决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假如学校不顾同学需要,开设一些对同学来说没有学习价值的课程,最终会因为上课人数少或是没有而被停止。无锡市锡山中学是全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基地,多年了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这所学校的原有活动课中有一门自行车修理课,学校认为,同学们每天骑车上下班,学习这些知识有用武之地。然而,在同学选择课程时,这门课因为没有多少同学参与而没有开设,理由很简单:许多同学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意义,自行车真正坏了,知道怎么修也修不了,还不如拿到修理自行车的地方去修。这一事例很明显的体现了同学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的决策与参与作用。这也是校本课程与原有兴趣小组活动课的实质不同。
&nbsp&nbsp&nbsp&nbsp2、教师的“第二职业”
&nbsp&nbsp&nbsp&nbsp假如说原有的兴趣小组活动课是忽视了同学的需要,这还可以理解,而教师呢?不是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吗?这个“忽略”从何谈起。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师有多少是教师自愿申报参与的?有多少又是“名正言顺”担当的?又有多少是学校顾全大局“统筹布置”的?我们的兴趣小组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小记者班的教师是语文教师,思维训练班的教师是数学教师,篮球小组教师的人选当然不会走出体育组的范围,科技小组的教师也不可能会是音乐教师。所以,许多教师在开课之前,就很肯定自身将是哪一个活动小组的教师,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学校布置的事情,自身操心也是枉然。这些就正是与校本课程的最大不同。
&nbsp&nbsp&nbsp&nbsp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中,提倡的是能者为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要调动教师参与办学和管理的能动性,是教师从以往的课程执行者向如今课程决策者的转变。谁能说语文老师教小记者班就一定比其他教师教得好?数学教师里难道没有可以更好胜任球类教学的人选?我们的学校除了对教师们在平时所任学科的情况有所了解,是否了解他们的“绝活”?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中,无论你是哪一学科的教师,无论所开设的课程与你的任教学科是否有关联,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成为这一课程的担当者,就可以享有课程的决策权。这不只仅是一个竞争的问题,它关系到校本课程的质量,它所展现的是教师在本职学科的才气与能力,是教师们的“第二职业”。更要提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考虑同学需要的同时,还充沛体现了教师的能动性。学校教师有哪些方面的专长,就可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只要是适应同学需求的,就可以实施。这样一来,学校培养人才的渠道将更加的宽敞,教师与同学同时在新课程中得到发展。
&nbsp&nbsp&nbsp&nbsp同样以锡山中学为例,有位教师因为在业余生活中自学了心理学,于是向学校申报开设《胜利心理》这一课程,而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同时申报开设这一类课程,学校的宗旨很明确,开设的课程只要有同学参与,就可以开设,结果两位老师开设的课程都有不少同学参与,而且那位业余教师因为开设课的名字取的好,参与的同学还较多些。
&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胜利例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同学是主体,其需要要被重视,教师同样是主体,也要被重视。所不同的是,同学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互相影响和制约,并互相促进和发展。由此可见,只有充沛的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的能动性,充沛考虑了同学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才是其实际的意义和内涵。
&nbsp&nbsp&nbsp&nbsp三、从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nbsp&nbsp&nbsp&nbsp活动课与校本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着一些实质上的抵触。假如仅仅是将活动课改个名字叫做校本课程,显然有许多内容是牵强和会的。而全盘否定以往的活动课也就等于掘弃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根据新的理念,我们应该认识到,活动课程既有和新理念抵触的局部,但同时也有积极影响的一面,更新以往课程观、改革活动课程,使之融合于校本课程中,是我们首要任务。怎样融合呢?一年来,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了尝试。
&nbsp&nbsp&nbsp&nbsp首先,我认为既然是改革就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既然是尝试就要感于先尝苦。我们首先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我校就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激励创新,我们觉得,校本课程对于同学来讲是个性的张扬,是特长培养的舞台,其目的是同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我们向教师提出,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我校校本课程就是“以活动课程为中心,开发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基于活动课与校本课程的不同所考虑的,即:以教师与同学为本。
&nbsp&nbsp&nbsp&nbsp其次,校本课程提倡教师的充沛参与,着眼于同学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工作就从教师和同学开始,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就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可以开设哪些科目并确定同学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展。前面讲到,以往参与活动课的同学,有很大一局部是老师选拔的或是以同学家长意志为主而参与的,而同学真正想学的课程我们没有开设,致使我们和同学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为此我们将在全校同学进行了“我想学什么”的调查,调查了解同学最想学习的东西。我们不否认在调查结果中有一时的激动和幻想,然而这些激动与幻想正是我们引导他们生长与发展的有利契机,我们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教师特长统计也是同步进行的。
&nbsp&nbsp&nbsp&nbsp第三,同学需要发展,教师需要展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就是以教师和同学为本。根据同学的需要和教师的特长调查,下面的工作是由教师自主申报课程,这不只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尽量满足同学的多样性需求。根据教师申报的课程,学校课程研究中心的成员经过综合评定,确定出学校预备开设的课程,印发到各班,由各班班主任引导,让同学根据自身喜好报名参与,最后再将报名的结果反馈给课程研究中心,由中心成员根据报名参与人数的多少确定出开设的课程,一些报名人数较少的课程,动员他们参与其它课程的学习。当然说起来寥寥数语,做起来就可想而知了。
&nbsp&nbsp&nbsp&nbsp总之,活动课与校本课程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将二者置于对立面,我们必需认识到,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教师和同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活动课要扬长避短、逐步完善,从而走向校本课程。虽然,校本课程对于很多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确确实实的来到或即将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走进校本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发展校本课程、这样我们的学校、教师、同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才干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的三个特征
相关链接>>>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
相关链接>>>校本研究网络化的探索&nbsp
相关链接>>>博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方平台
相关链接>>>浅谈校本教研中的家长参与和其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