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约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20:3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  约 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约 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填写课堂活动卡,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说明“4个分数为什么相等”,即“约分的意义”。再让学生在发现、探究、交流中掌握约分的方法。

2.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证明了几个分数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约分的意义及最简分数的意义,并明确分数约分的书写格式,使这些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自然地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复习旧知。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2.说出填数的依据。

3.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借助分数基本性质学习新知识——约分。(板书课题)

1.先观察式子,根据数据的特点填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答案。

2.讨论后明确填数的依据是分数基本性质。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5的因数:________。

20的因数: ________。

15和20的公因数:

________。

15和20的最大公因数:________。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

1.探究约分的意义。

(1)出示教材79页的4个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4个分数相等吗?

(3)组织学生探究这4个分数为什么相等。思考:由前一个分数怎样得到后一个分数?写出转化的过程。(将课堂活动卡补充完整)

(4)揭示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像这样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我们把它叫作最简分数。

2.明确约分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1)尝试将,,约分。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约分的过程。

1.(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观察思考后得出:这4个分数相等。

(3)小组交流后填写课堂活动卡。

(4)复述约分的意义,明确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几个最简分数。

2.(1)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尝试将指定的3个分数约分,然后汇报约分的方法。

(2)观察老师的板书,明确约分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方法一:逐步约分。

方法二:一次约分。

2.填空。

===

3.找出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有(  )。

三、巩固内化。(10分钟)

1.课件出示:把下面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并与同伴交流。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展示约分的方法。

2.比较两种约分方法的差异。

3.再次明确约分的方法。

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

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1.(1)独立解题。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约分的方法,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观察两种约分方法,找出差异性,得出:第一种方法是约了好几次,才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第二种方法是一次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3.进一步明确约分的方法。

4.把下面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80页“练一练”4题。

(1)独立解题。

(2)师生交流解题的方法。

(3)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读题,找出解题的关键。

5.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他分数约分。

    

    

五、课堂总结。(4分钟)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整理汇报。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约 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6: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