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可以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问题,收获知识。本课时的设计注重将近似数的认识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数据和讨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将数据进行分类,从中找出共同的特征,最后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在学生汇报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设置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经历。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本课时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目的、有序地进行汇报、交流、思考、讨论。如“四舍五入”法应该如何应用,教师提出有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近似数的数据 |
|
| | | |
| 1.引导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人数和教室的大概面积说一说哪个是精确数,哪个是估计的数。 2.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近似数。(板书课题) | 1.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明确:本班人数是精确数,面积是估计出来的比较接近精确数的数。 2.初步感知近似数的意义,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 1.说一说下面这些数分别接近多少。 987→( ) 42→( ) 78→( ) 32→( ) 5678→( ) 2341→( ) |
| 1.处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1)组织学生交流自主收集的信息。 (2)组织学生将收集的数据分类。 2.理解精确数、近似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意义) 3.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 课件出示教材10页的主题图及资料,组织学生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 4.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 | 1.(1)在课上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2)小组讨论,进行分类,全班交流,说明理由:按照精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 2.自由阅读,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意义。 3.阅读信息,小组内互相交流对资料中的数据分类的情况,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4.全班交流,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 | 2.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3.填空。 897接近( )百。 314接近( )百。 |
| 1.结合数线图,理解信息中巨幅国画的面积和阅兵人数取近似数的方法。 2.介绍“四舍五入”法。 课件出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3.组织学生用“四舍五入”法解释巨幅国画的面积和阅兵人数取近似数的过程。 4.认识约等号。 讨论:精确数和近似数之间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们知道是什么符号吗? 5.拓展练习。 组织学生将15763分别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 | 1.结合数线图,直观感知取值方法,18000在1万至2万之间,更接近2万,233482在20万至30万之间,更接近20万。 2.阅读资料,交流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明确:把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可以得到2万(或写成20000),把233482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可以得到20万(或写成200000)。 4.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大小不相等,所以要用“≈”连接。 5.先独立完成,再汇报,集体订正。 | 4.选择。 把46198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把( )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A.百 B.千 C.万 5.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46棵。四舍五入到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分别约是( )棵。 6.□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19□785≈20万 9□4765≈900000 60□907≈60万 9□8765≈1000000 |
| 1.完成教材11页“练一练”1、3、4题。 2.如果在一则报道中,有一个数据为“约6万”,那么这个数据实际可能是多少? | 1.独立探究,得出答案,全班汇报。 2.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结果。这个数据最大是64999,最小是55000. | 7.一个数,它的百万位和十万位上的数字都是6,千位上的数字是8,其他各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是( )位数,这个数写作( ),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精确到万位约是( )。 |
| | | |
| | | |
| 近似数 精确数:60周年 169步 近似数:约20万人 近2万平方米 18000≈20000或18000≈2万 五入 233482≈200000或233482≈20万 四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