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ce在我们的眼里很特别。她是我们学校的外籍教师,皮肤雪白、个子高高,有着金色头发、蓝色眼睛,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可能是不同国籍、种族差别的缘故,Grace似乎永远是个“乐天派”,走路轻快而富有韵律,她走到哪儿,总要吸引一大帮小朋友。开始,以为,小朋友们图的是外国人的“新鲜”,可这种情况却持续了很长时间,算来约摸有一两年的时间啦!Grace下了课,Grace吃完饭穿过走廊,share经过学校办公楼大厅……呵呵,总能看见或三五个,或十几个小朋友,把她围成了一个圆,他们有说有笑,不亦乐乎。在这里,没有了国界,没有了语言的障碍,更没有了师道尊言……
无独有偶,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课堂上,温文尔雅,既老沉稳健又自然平易,还不失幽默风趣。他那有些弓着的背,在课堂上形成了自然前倾的姿势;他那不高的声音、动作幅度不大的手势,正好构成了课堂上的和风细雨;他微微地笑着,露出几颗长得不大规范的牙,显得十分亲切;他的头经常和小朋友们靠在了一起。这一切,都在自然、和谐之中。这里的课堂没有花花绿绿、没有执闹闹,只有寻常上课的平常与朴素,只有眼与眼、心与心、言语与言语的平等的交流……
两种不同的情形,让人看了倍感亲切,倍受感动。由此,也引起了我的考虑。突然脑海中冒出来一个词,“亲和力”。“亲和力”在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示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一个人的亲和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生来不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性格是制约教师亲和力一个方面,但不是绝对因素。教师亲和力的取得因素种种。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这里说的是,教师亲和力的获得来自于教师才学胆识的高底。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同学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只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这是人格的感召力,使教师的亲和力熠熠生辉。
研究标明,亲和力与“亲和动机”不无关系。亲和动机强,例如教师迫切需要得到同学的友谊,赢得同学的依赖,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例如无视同学的存在,或把同学当作知识的容器,把自身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等等,亲和力就一定很低。从这个角度看,亲和力又是与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同学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拥有了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观念认同,就会赢得同学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同学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教师的亲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纵观这两位教师,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国外的,他们国籍不同;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一个内秀沉静,他们的性格特点也迥然不同。然而,他们却都同样赢得小朋友们的喜爱,被小朋友们评为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亲和力之深厚是有目共睹的。归根结底都是缘于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对小朋友们的毫无保存的无私的爱心。这种爱,与其说是一种尊重之爱,这是一种平等之爱,是一种童心之爱。教育,不正呼唤和需要这种亲和力吗?假如,我们学会反思,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合理的解剖,寻找自身的单薄点,在学识、人品、教学风格、人际水平等方面不时补给,提升,通过有意识加强培养和训练,相信,亲和力一定会有所增强,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吸引着小朋友,影响着小朋友的兴趣、改变小朋友的学习态度,促使小朋友自觉自愿地进步。最终能发生美丽的“光环效应”,而影响小朋友的一生。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教师亲和力强弱,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艺术日臻幼稚的重要标志。学会不时提升自身的亲和力,更是新课改下推动教师整体素质优化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教师,请提升你的亲和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