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老师的困惑常常在于上课太“拖”,一堂课下来,说了很多“废话”,结果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时间落实,于是又拖到下一节。读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深深为他那丰富多变,却扎扎实实、毫不拖泥带水的课堂风格所震撼。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的一大特点是没有花哨的导入。他的课总是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小说——《社戏》,鲁迅先生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现在我们把作者简介读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请大家把背景材料读一读。”如此单刀直入、干净利落的导入,给后续课堂活动的深入展开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对照自己的课堂,不禁汗颜:在学生已经充分预习知晓文意的前提下依然长篇大论、故弄玄虚地导入,到底收效如何?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自己并不确定,这不仅不利于课堂的改进,而且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余老师的朗读教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标,那就是品由读引,情由声传。在余老师这里,朗读不是走过场似的机械重复,也不单单是准确流畅的浅层要求,而是一项层次多样的、学生多方面参与的以读传情、以情促读的活动。举《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为例。“有味地朗读”这一环节对学生提出四点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读出文言的味道提示拖长特定字音读出一点感慨;读出宁静的氛围提示学生围绕夜游感受放缓语速,降低音调、轻声朗读;读出夜游的兴致需要学生揣摩快乐的感情,找出快乐的词语;读出复杂的情愫则诉诸学生悟性。 整体来看这四点要求,每一点都是不同层面的朗读,每一个层面都是品文、体情、得法三者的结合,四个层面的逐步递进又是朗读活动的逐渐深入。如此环环相扣的朗读设计,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有所得、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了高效课堂。
余老师注重环节后的及时总结及记笔记的方法指导。他的课堂充分活跃学生的情与思,并且,指导学生将品析成果及时准确地呈现于课本,使品悟、思索留下痕迹,而不是像一阵风似的一扫而过。更加值得借鉴的,是余老师训练学生记关键词的做法。初中的孩子大多还未掌握记笔记的办法,通常胡子眉毛一把抓,由于时间太短而要记的太多导致什么都没记上。提醒学生记关键词,既实现了时间的有效利用,又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一种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据关键词还原信息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种方法给了我很大启示。在讲授杜甫《望岳》一诗中,由于背景知识中时间、地点、人物等纷繁复杂的名词让学生产生陌生感与距离感,在呈现时,我将材料中“安史之乱”、“探亲”、“被俘”、“逃离”等词语标红,要求学生一分钟默读,根据标红词语说说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作者状态,总结并提醒学生记关键词“社会动荡”“孤身被俘”“音书断绝”,据此揣摩作者感情并结合朗读体会此情,收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余老师简洁的导语,丰富多样的朗读,抓关键词记笔记等务实的教学设计,为我们这些刚踏上讲台、仍不得教学之旨的老师作出了理想的示范:最有效的课堂,往往是扎扎实实的课堂,而越是扎扎实实的课堂,越是考验教师的情思与能力。新教师要求新,更要务实,以最灵活的形式上出最扎实的课,正如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