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8: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如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直尺、购物卡、电话卡

学生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6分钟)

1.出示购物卡,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作为购物卡的长度单位。

2.出示手中的电话卡,引导学生估测电话卡有多长,然后用直尺量一量。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思考电话卡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

(2)引出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毫米。

1.独立思考,叙述学过的长度单位。

2.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电话卡的长度。

3.思考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

1.填一填。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8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二、实践操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15分钟)

1.引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2)引导学生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的数值作比较。

2.出示教具,指导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3.引导学生共同明确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

4.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并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

5.由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引出毫米。

1.小组合作,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2.小组讨论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数值的差异。

3.实际操作,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4.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5.明确当用厘米不能精确表达长度时,就需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估一估。

估计

字典的长

字典的宽

字典的厚

3.测一测。

实际测量

字典的长

字典的宽

字典的厚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10分钟)

1.出示直尺,引导学生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2.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师生共同总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拿出直尺,数出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3.明确: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4.数学游戏——考考你。

(1)1至2厘米之间是(  )毫米。

(2)5至6厘米之间是(  )毫米。

(3)3至5厘米之间是(  )毫米。

(4)4至8厘米之间是(  )毫米。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他学具的长度。

(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结果。

(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先估计,再测量生活中的物品。

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

2.小组讨论后运用直尺进行实践。

5.量出下列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12: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