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导学案教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0:2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鼓励操作,探究算理。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明确满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使学生理解算理,最后借助算理,组织学生探究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这样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从直观到抽象,为后面数的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本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充分自由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探究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展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质疑的习惯。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小棒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6分钟)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14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质疑: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个位相加是什么样的情况,你会计算这样的算式吗?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列出算式35+37。

2.尝试计算个位相加,发现个位相加等于12,比10大,思考计算方法。

1.列竖式计算。

24+33= 45+52=

36+41= 14+64=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0分钟)

1.组织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

2.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发现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根据方法2的思路用竖式计算,并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小组合作,试做后汇报做法。

方法1:我们组列出的算式是35+37,我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从35开始数,先10个10个地数,即45、55、65,然后一个一个地数,即66、67、68、69、70、71、72,最后得出35+37=72。

方法2:我们用30+30=60,5+7=12,60+12=72,最后也算出35+37=72。

……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小棒计算,然后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

方法1:3捆加3捆一共是6捆,5根加7根一共是12根,加在一起一共是72根。

方法2:把12根捆成1捆余2根,一共是72根。

3.用竖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后要向十位进1。

4.交流算法后明确:当个位相加满十的时候,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1。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5+38=   67+16=

29+48=   28+46=

3.在○里填上“>”“<或“=”。

64+8○26

35+34○34+25

37+38○48+29

56+9○46+19

41+19○52

23+69○90

4.解决问题。

一个玩具车38元,一架玩具飞机46元,小明买了一个玩具车和一架玩具飞机一共花了多少钱?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

2.下面的计算对吗?先判断,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独立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2.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第一题中个位相加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位;第二题中个位的0漏写了。

5.填一填。

(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  )。

(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  )加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  ),要向(  )进1。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课后学生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6: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