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吴忠豪讲座——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所思
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小学 邬冠磊
大家好,吴教授这个讲座内容太丰富了,“教课文”和“教语文”真的很值得我们思考。下面我来和大家聊一聊自己刚才听课的感受。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教育故事吧。2012年秋季那会儿,有次邻班语文老师有事请假,学校安排我去带班。既然是带班,我当时的心理就是,得精心准备,因为首因效应很厉害,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可不想被第一印象拍死在沙滩上。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征服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所以上课的前一天,我非常用心的备课,预设了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晚上临睡觉时还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过了一个遍。我跟自己说努力做到最好,才不至于让学生们失望。
第二天上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我的兴奋点始终不断。因为课文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的节选,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从我个人来说,我特别喜欢这些文章,因为我们的教育离不开爱。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十年的心血,文本的(日记体)形式及感人的故事所散发的魅力,加上我对教材的认真解读及对“爱”的激情万丈,我觉得孩子们肯定会被感染。在安排学生对照预习提示后,我就开始走下讲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随后,我就开始按照设计流程,又是讲解汉字悠久历史,又是串讲文章内容,由点及面抓重点词到重点句,又是忙着感情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我忙得不亦乐乎,可效果却不是很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眼神很淡然,感觉不是在学习,游离于课堂之外,有个别学生甚至在“朗读”环节里,在我眼皮底下做数学作业。在下课铃声打响的那刻,一名女生说的话让我刻骨铭心,“讲的什么呀?还没有我们语文老师好呢,连近义词反义词都没抄。老是读,老是读,读什么呀,考试又不考!“ 说完,还轻蔑地看了我一眼,我当时就懵了,估计满脸丰富的表情也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随后,我笑笑,说了一句到现在都在努力践行的话:“语文的世界博大精深,哪是近义词反义词所能包罗的?!教语文就该用语文的方式!”
是的,那会儿我刚拜读过吴忠豪教授的文章《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对语文教学有着满腔热血,被学生这么不领情的一斥,我很是心伤。但这也不能怪学生,当时我的生活圈里流传这样一句话:“语文最好教了,只要是老师都能带。上课拿本书,读读写写就行了。”鉴于那种大环境及考试的压力,我也只能一笑而过。
可是回到家一想,我怎么能一笑而过呢,如果光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那对教育太不负责、太不道德了。《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但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既要用语文的方式关注他们的语文知识,提升其综合素养,也有责任用语文的方式为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我喜欢教育事业,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走在语文学习之路上。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吴忠豪教授又提到语文老师要转变,由教课文到教语文。关于这一点,他建议: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合理开发课文的语文课程内容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很多,这需要老师自己去选择。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解读文本时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都是教过,不求教会。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
第三,依据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都应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我们的语文教材,资源丰富,亟待我们挖掘。挖掘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解读能力和运用能力。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确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什么是语文的方式呢?如何有效掌握语文的方式呢?我觉得还是要牢记语文的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最近有幸参加了何捷老师面向全国的课本剧征选活动,稿子《将相和之完璧归赵》被选中。在给新书作序时,他提到:在我们不曾读懂教材的时候,心就瞬间大起来,要做的事一下子辉煌起来。其实,你完全可以用教材来教语文,用教材来培育素养。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具备读懂教材,用好教材的能力。改编即是对教材的再次细致梳理,重新组合,增删取舍,同步完成对学生的再认识、再体察、再服务。课本剧不也是语文方式的外延吗?
另外,新版语文教材最近很热门,大家关注它的编排顺序,关注它的设计理念,我看过一些点评材料后,更确信窦桂梅老师的“1+x”课程很有预见性,教材需要整合,需要重组。她对课程的创新研究策略,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大语文内涵。如何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这真的是一种能力。语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教。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以前参与教研的动机相同,还是希望抛块砖引出更多的高手来为我们分享。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我的浅薄期待您的斧正。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