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09: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执教:王 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3、74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范畴。

前期相关知识:①认识钟表表示的所有时刻;②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③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后续学习中(小学阶段)没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出现。故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

教材提取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接着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以问卷题的形式对25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内容涉及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调查情况显示:84.3%的学生知道一天有24时;41.6%的学生同时知道时钟一天走2圈;42%的学生知道12时记时法;40%的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18.4%的学生有两种记时法的转化知识基础;半数学生对一天的起点不明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

②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

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实践、交流点拨。

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套、板贴若干、钟表1个。

    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感知12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时间”有关的知识。王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

【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出示一个时刻:6:00】

(学生回答:钟表)

师:知道这是几时吗?

(学生回答:6时)

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上午6时……;下午6时……)

师:【板书:6:00】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2个6时,那怎么区分这两个时刻呢?

(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

师:【点击课件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

(学生回答:9时)

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预设:上午9时……;晚上9时……)

师:【板书:9:00】噢!看来一天中还有2个9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

(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

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

(学生回答预设:2个1时、2个3时……)

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对)

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12时【板书: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一天有  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   圈。】

【点击课件出示:转1圈停至中午12时】

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12时)【板书:中午12:00】一天过完了吗?(没有)继续转动!

【点击课件出示:转第2圈至晚上12时】

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点击课件:完成填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之法,感知12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天的时间”。】

  

二、           探索交流,认识24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时,是什么时刻呢?

【点击课件出示:钟面作业纸】

(学生回答:下午1时)

师:【板书:下午1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1时区分,需要用时间词“下午”来帮忙,那有没有新的办法,不用时间词的帮忙,也能表示下午1时呢?

【点击课件出示:作业纸】

(学生说出13时则追问:为什么是13时?)

师:【点击课件出示:13】那下午2时呢?(14时)【点击课件出示:14】这个方法不错,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在钟面上写一写第二圈的时刻吗!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试试吧!

(同桌合作探究24时记时法,教师巡视)

师:好了孩子们【边说边板书】下午1时是13时,

那下午6时呢?(18时)

晚上9时呢?(21时)

晚上12时呢?(24时)

好办法!那下午2时30分呢?(14:30)

晚上10时30分呢?(22:30)

晚上11时40分呢?(23:40)

【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1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时记时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板书提问的几个时刻从“整时——半时——非整时半时”,符合学生思维迁移的规律。】

  

三、两种记时法的互化与区别

师:你们说的这么快,有什么规律吧?

(学生回答:加12.)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合板书进行验证,适时板书+12)

师:这些都是时针走第二圈时经过的时刻。那第一圈的时刻也是这样转化的吗?(不)

比如:上午6时——6:00;

上午9时——9:00;

中午12时——12:00;

【板书:上午时刻所对应的24时记时法时刻】

师:我们发现了这两种记时方法之间是怎么转化的。这种方法叫做“12时记时法”,而我们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叫做“24时记时法”【板贴:24时记时法】

师:知道了名字,我们再来认真观察,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点?(形式和本质的区别)

(学生回答预设:如果学生说出刚才的转化,则评价:这是我们刚才研究过的转化问题,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如果学生说出24时没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12时要加上呢?

如果学生说出12时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24时不需要写呢?)

师总结:同学们真棒,不仅学会了转化,还找出了这2种记时方法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学会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而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种记时法在形式和本质上的不同。通过这样联系对比的思考交流,不仅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有进一步明确的认知,还让学生经历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培养其找出事物简单规律的能力。】

  

四、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

师:那么我们发现的这种“24时记时法”,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

【点击课件出示: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

(生说一说)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啊,由于24时记时法简单明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比如:

【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场所】

师: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先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出示:节目单】

这是少儿频道某天节目单的一部分,

(师生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师:电视节目中的24时记时法你认识了,到邮局去看看吧!

师:【点击课件出示:信箱图】这是邮局一天中的3次取信时刻,谁来读一读?(生读一读)

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  时  分】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思考——展示算法)

师:取信的时间看懂了,快来图书馆看看吧,这里也使用24时记时法呢!

【点击课件出示:图书馆】一天中的阅览时间,谁来介绍?

(指名介绍说一说)

师:那我们知道图书馆全天共开放   时   分?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交流反馈,教师引导。)

师小结:一个人有一种方法,大家一交流就有了多种方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越来越聪明。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24时记时法,联系生活使其体会应用价值;接着研究生活中几处使用24时计时法的地方:“节目单”是对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行巩固练习;下面几个地方旨在练习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经过时间,题目设置依据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

  

五、           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天的时间,看看黑板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

(生说一说,师进行恰当评价。)

结束语:每天都有24时,“一天的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的是智慧和收获,而懒惰的人却一无所获。希望大家都是勤奋的孩子,珍惜每天的24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11: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