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jal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1000字800字700字600字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1:18:50 | 只看该作者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那些伟大的英雄而感到骄傲,而我,虽然跟他们一样敬佩伟人,但我同样为自己所做的事而自豪。

  自从踏入小学的大门那一天起,我和同学们,甚至于我们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考入德阳最好的中学——德阳一中。这所学校实地是离我们很近的,不过两百多米的距离,但是要想真正去上这所中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中每年分给我们学校不过50多个名额,而我们学校一个年级的人数虽然比其他学校少,但是也有六百多人。这种比例,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

  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发奋学习,在一二年级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直是班上前几名。可是到了四五年级,我的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下滑了,我一直找不出原因,班主任也找我谈过几次话,也没有真正解决掉问题。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因为这学期开始的成绩就会记录在毕业升学成绩中,所以我比以往学习用功,更加抓紧些了。这样一来,我的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一直保持到六年级。老师又找我谈话,说:‘“这下好了,终于解决了问题,以后一定要保持。”我听了以后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您就瞧好吧,我一定会考上一中,不会让您失望的!”

  从那次谈话以后,也进入了六年级的紧张学习,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在奋力学习,成绩一直都在努力的提高,而我自然不甘落后。在学校时,应为上课比较耗精神,所以我下课一般不会看书做作业,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聊聊天,玩玩游戏。其他同学看我在学校从来都是玩,他们没看到的则是晚上在家努力学习。晚上在家,除了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了以外,我还会自己去书店买来一些卷子或练习册做,学习的时间不比他们少。

  到了六年级下学期,进入了小学的最后一学期,同样也是最紧张的一学期,所有的同学更加认真的学习,老师也繁忙了起来。到最后两个月时,甚至只有语、数、外三科的课,大家都在做这充分的准备迎考。

  毕业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已全年级第五名的优秀成绩走出了小学生活,你一定会想我是踏入了了一中的大门吧?不,我我没有选择一中,而是成外,这所跟好的中学。这并不代表我放弃了理想,我认为,我不仅实现了理想,而且是超越了理想!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几年来的奋斗为学习没有白费,我为自己感到无比的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01:18:55 | 只看该作者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生活中不好的事有很多,但是见义勇为的事也并不少,而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清晨,我被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给叫醒了,一看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们在你的小姨家,你过来玩吧。”我听了,高兴的蹦了起来,脚下像踩着一朵云。因为表哥表姐都在那,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和他们见面了,这次一定要玩个痛快。于是我飞快的洗完脸穿上衣服出门了,我来到车站前等车,车站里的人有很多,记得父母以前常常对我说越是人多的地方,坏人就越多,要时刻提高警惕。想到这,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便子我安慰的对自己说:“天下这么大,哪有这么巧的事发生呢?”就在这时,车来了。刚一停车人们就全都蜂拥而至的挤上来,使我喘不过气。一上车,位子就被占满了,我只好站着半个小时到小姨家。

  车子开动了,我手里没有带书只得欣赏外面的风景,又没人陪我说话,只感到枯燥乏味,慢慢的车上的人们也都放松了警惕,开始昏昏欲睡,这是我看见了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男子蹑手蹑脚的走到一位阿姨的身后,拿出口袋里的小刀,隔开了那位阿姨的皮包,企图想拿走她里面的钱包。我不禁为之一震,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敢为非作歹。可是我胆小怕事,又不敢对这种事说些什么,便想对它视而不见,可是内心的愧疚也同时再折磨着我,使我不知所措。这时我想到了如果自己的钱财被别人拿走,拿自己又是什么心情呢?况且别人看见了又不告诉你。最后我下定决心去揭发那个小偷。我装作摔倒的样子倒在了地上,车里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而那个小偷就在我的背后,他的一举一动全部都给人们看的一清二楚。一位叔叔见了立马上去把他压倒在地,并向大家提议:“下车后把他送到派出所。”事后那位阿姨对我说了声谢谢。听到了这两个字,我的心暖暖的。此时此刻,我只想对自己竖起大拇指。

  竖立起手上的大拇指很简单,但它所表示的意义却不同,我认为那一次,就很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