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乘法的认识》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9:4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刘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多的启示。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刘老师充分挖掘的课本的情景导图,从图中引出本节的数学知识内容,一方面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铺垫。

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会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读乘法算式。难点是由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么,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刘老师不断重复连加的特点,反复让学生数加数的个数,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一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联系?即如何去确定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初步领会乘法的意义)二是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深入领会乘法的意义--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才能写成加法的简便计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刘老师一次次在数中提示学生的一个作用是防止学生在书写乘法算式中避免写错乘数,另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反复巩固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是如何得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微之处讲的非常到位。

3、整堂课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层次清晰,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出重点知识,教学策略应用相对熟练,很自然的从加法过渡到乘法,乘法的书写、意义和演练、提升训练,每个衔接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及时到位,遇到学生不会的又返回头从加法中寻找,一直围绕着主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4、注重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发展其思维?在哪里发展思维?在哪里培养思维能力?课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案,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学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5、练习上也不断出花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反复训练和做题,从小组中的进行比赛演练,活跃气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实际操作练习,动手做一做,从做中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意义,练习创新能力。

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1、对于回答错的学生可以多说说为什么,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再让他说说看,充分发挥开始时反复强调的方法,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掌握本课的内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师可以举一些相同结果的式子,如3个4相加是3×4=12,而4个3相加是4×3=12,两个意义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对比体会,从而再起强调的本课的重点,了解到两个乘数的意义,或者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编一编这个算式代表的意义和问题,反过来考学生。

3、动手操作更应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课中教师虽讲明了要求后再做,这是对动手有效性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摆后想一想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一数学问题。好像使操作活动显得有些多余,价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数连加”这一重要条件在改写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得不够,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尚不明确。教师刚好做了一件本末倒臵的事情,你不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怎样由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再加上乘号来写成一个乘法算式,而由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一下子将课的进程卡壳,虽然此时你在关注学生的发言,将自己绞进了一个乘和乘以意义区别的选旋涡里,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上一组算式与下一组算式的不同之处了,其实是一样的。由于此时的失误,导致后面练习中学生不能准确地列出乘法算式。使学生对乘法认识的实效性略显逊色。

5、训练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当学生说到了2*3的来历后,老师没有允许,没有引导学生自己亲自爬过3×3,3×4,3×5等思维的楼梯,一下子就来到了3×6算式的理解,由于没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毫无准备做起来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二年级学生思维水平来讲,老师的这种做法乃一种“信天游”行为。使思维的训练失去了实效性。

6、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真正的体验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此节课中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教学中教师是用设问的方式来处理的。我认为,让学生经历了不同的算式如2+3+4,4+4+3+2,2×2×2×2等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的体验后,再去问什么样的算式才能列成乘法算式,可能实效性要强得多。



7、判断题的广泛应用也中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好办法之一。这节课中,老师虽设计了根据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看图列乘法算式、根据叙述写出乘法算式、用加算式表示乘法算式等题型的训练,可谓形式丰富,内容全面,针对性较强。是不是再加上写出几道由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或由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的题目让学生去判断,可能会增强学

生辨析正误的能力,也是澄清乘法初步认识的一种方法。所以,我认为,

虽然判断题是练习的最浅层次,但对思维的训练确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9:48:13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为我们呈现了一节丰实、有效、贴合我们教学实际的常态课。

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老师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将信息窗1和信息窗2合为一节课执教,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汇报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各个教学互动的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加数是相同的特点,说出几个几相加,寻找这些加法的共同点,为学习乘法作好铺垫。最后在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时,老师通过课件用红色显示相同加数,蓝色显示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一小小的细节处理使得学生通过视觉的观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清晰、更深刻了。

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地方,比如:在提出问题后,列算式解决问题时,老师预设的是用加法算式,而学生出现了用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成。试问当预设和生成发生矛盾时,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另外,老师让学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时,是否在此继续强化一下乘法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19:48:24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刘爽老师的这节数学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1、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及数学学科的本质。首先,刘爽老师选择了一幅喜闻乐见的“游乐园”主题图进行导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上的主题图,先带领学生学习,再让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最后只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出算式,完成了由辅到放的自学辅导过程。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过程中,刘爽老师在加法转换成乘法运算时过渡自然:先让学生列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让学生明白了乘法的产生过程,,教师注重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4、“游乐园”场景图贯穿于整个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刘爽老师这节课的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通过半节课,本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响着优秀教师的行列不断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