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0 13:53:00
|
只看该作者
(2课时)
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上节课“基本形的变化”的基础上布置的,主要是学习和了解基本形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后所形成的具有美感的图案。
宇宙在运动,自然界的生物相互间在不时地合成、变异,这是自然规律。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例如:人从小到老,树从小到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变化。美也是变化着的,它是在运动的是没有终结的。任何东西都在变,变是实质,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变化自身是宇宙规律,同时也是艺术的规律。
重复是一种变化的形式。它一般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在设计中重复是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和谐。重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高楼上一个个的窗子,*场上整齐有序的队列,等等。在艺术领域里重复现象也是大量存在。音乐中往往运用节奏的重复出现给人带来活泼、跳跃、有序的重复出现给人带来活泼、跳跃、有序的美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形的重复练习,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见过,如二方连续的设计等。这里的练习重点是以一个基本形,通过方向的一致、方向的相对、方向的交错变化等手段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这种练习也称平面构成。
重复构成设计关键在两点:一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二是设计如何放置这些基本形的格式,这些格式在平面构成中称为骨式(也叫骨骼)。骨式是对空间的分割形式,规定着基本形的编排位置。教材中提供的骨式是等分骨式,它采用严格的等分性质,规定着基本形的编排,有严谨的数理秩序。骨式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
教材中提供的照片充沛显示了重复的形式美感,第19页正在进食的鸭子组成的有趣的重复画面,极富生活情趣。
参考教学设计
课业类别: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的:1.学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使同学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形的变化,引导同学感受重复构成的形式美感。2.通过训练,初步掌握重复构成的方法,引导同学突破具象观察,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从而提高同学的发明力和绘制能力。
作业要求:1设计一个自身喜欢的简单的基本形,要求用笼统的几何形表示。2.设计一个合适的骨式。3.编排基本形,应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1.了解重复构成的变化规律,引导同学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2.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绘制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引导同学在设计中大胆创新。
学具准备:白卡纸或较硬的纸一小张,剪刀、铅笔、直尺、圆规等。
教具准备:重复构成作品数张,几套不同的基本形、几种不同的骨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本形的变化”,了解到基本原形、基本形、基本形的构成方式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基本形构成新的图案的形式——“重复构成”。
三、 讲授新课
1. 欣赏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同学理解重复构成的形式美感。
2. 启发同学谈谈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3. 安排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本节课我们运用平面构成的重复手法,设计一张重复构成作业。
4. 讲解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教师边讲边演示)。
步骤:①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②设计一个排列骨式,教师进而说明几种其它骨式(见“教材分析”);③确定一种排列方式。
5. 教师将准备好的几套基本形,让同学上台拼摆。
四、 同学学习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设计大胆创新、制作精细工整。
作业步骤:①设计简单基本形,并画在白卡纸上,用剪刀剪下来;②设计骨式;③编排基本形,反复拼摆,取得最佳排列;④将编排好的图案画成铅笔稿。
辅导重点:
① 基本形的设计;②骨式要求规范;③基本形排列的艺术效果。
五、 小结
1. 对有创新又有美感的作业给予褒扬,并引导分析、欣赏。
2. 安排下节课用具准备。
3. 引导同学留心观察生活中重复构成的运用。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1.重复的美感何在?
2.重复构成手法的重要点是什么?
三、讲授新课
演示说明几种绘制重复构成的方法,特别是利用纹、底的对比手法要讲明确,还可以向同学介绍一点绘制工具的用法。
步骤:1.检查、调整画稿。2.调色。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较重的颜色,一次调足所需的颜料,注意浓淡适中。3.用笔手法。先染边,后染中间,边境线要力求整齐、块面色彩要均匀。
四、同学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重点:1.选色调色;2.指导绘制。
五、小结
1. 展示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的作品,请同学谈观后感。
2. 安排下节课所需用具。
第14课 奇妙的渐变(平面构成)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平面构成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两课一样,也是对形式美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同学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并从中体会到渐变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它能发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给人一种韵律美。这种美在其它艺术形式中也会见到,例如:音乐运用渐变使音阶从弱到强,或从一个音阶渐变到另一个音阶;教材中层层梯田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语音室内电教器材有大到小的渐变;还有同学们在放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由高到底的渐变;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大地由暗到亮染上一片金黄的色彩的渐变,等等,都给我们带来有顺序、有节奏的形式美感。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形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了渐变所特有的规律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的感觉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假如渐变的程度太慢,会发生重复之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启发同学设计时应考虑好渐变的骨式变化,让它既有规律性很强的节奏感,又有连贯一气的韵律美感。
本课布置的练习是:作一幅平面构成的渐变练习。第一节课设计渐变形式,即:基本形、骨式,以和经过编排后的图案草稿。第二节课填色完成。
参考教学设计
课业类别: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的:1.在前两课学习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平面过程中形的变化规律,引导同学感受渐变的形式美感。2.通过渐变构成的设计训练,提高同学的设计能力和绘制能力。
作业要求:1.参照范画,选择设计自身感觉美好的基本形和渐变骨式。2.制作工细准确,色彩均匀美丽。
教学重点:学习渐变规律,体会渐变构成的美感。
教学难点:骨式的选择、布置和基本形的设计和准确的绘制。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铅笔、颜料、调色笔等工具。
教具准备:平面构成渐变作品,渐变骨式图、基本形渐变图。
第一节
一、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
二、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同学重复构成练习的作业,结合优秀作业谈谈重复构成的形式美感。进而介绍平面构成除重复以外还有“渐变”、“近似”、“发射”、“特异”、“密集”、“肌理”等形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种构成形式——渐变。
三、 讲授新课
1. 结合生活中的渐变(出示图片),讲明种种渐变现象,使同学通过联想,体会渐变的感觉。
2. 欣赏渐变作品,引导分析渐变作品给人带来的形式美感。
3. 分析讲解渐变的基本规律。①骨式的渐变。②基本形的渐变。
4.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渐变构成的作业,要求基本形设计简单、骨式构思合理、编排效果美观、绘制工整精细。
5. 作业步骤:①选择、确定渐变形式(骨式和基本形);②画好骨式线;③编排基本形,画好草稿。
四、 学习实习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重点:①骨式变化的形式和画面尺寸布置;②基本形的反复编排;③画好草稿。
五、 小结
讲评设计新颖、画面整体效果好的优秀草图,师生一起评议。
安排下节课用具准备(颜料、调色笔和调色工具)。
第二节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同学用具,稳定学习情绪。
二、 复习旧知识
1. 渐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 渐变的美感何在?
三、 讲授新课
欣赏几幅优秀的渐变作品。提示:绘制必需有严格的线、面构成,工整、严密是构成作品的特点。
1. 检查、整理画稿。
2. 调色。用你喜欢的一种较重的颜色,一次调足,注意控制水分。
3. 填色时,先染边,后染中间。要运笔流畅,设色漂亮,着色均匀,线、形工整。
四、 同学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重点:1.选色调色;2.指导绘制。
五、 小结
对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作业进行评议,并请同学们谈观后感。
第15课 螃蟹(中国画)
(1课时)
教材分析
花鸟鱼虫在自然环境中无所不在,它们与人类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古往今来,中国绘画中所表示出来的花鸟鱼虫形象难以数计。其形态之生动,情趣之高雅,在世界艺林中独放异彩。本课中的《螃蟹》就是其中之一种。
螃蟹是我国著名国画家齐白石最喜爱画的题材之一,他画的螃蟹生动传神,寥寥几笔就表示出了螃蟹的形态、质感和动势。画面上并没有画水,但我们仍然感觉到螃蟹是在水中活动。画家用不同深浅的墨块,刚柔有别的线条和少许焦墨点,构成了这栩栩如生的墨蟹,极为生动传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