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第四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
第1课 三种形的组合
教学目的
让同学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同学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绘有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灯片各一张。(要考虑三张重叠后的效果,分开而制)。一张完整的组合灯片。
学具:铅笔、彩笔。
教学步骤
1.出示卡片、直接导人新课。
展示一种形状的灯片,请同学叫名字
另一种形灯片放上去,发生局部重叠 可以有色,也可只有结构
再一种形灯片放上去,又有局部重叠
(再换灯片,一张色彩较浓的组合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争取达到的效果,两形重叠局部要换另一种色,而且相邻两色最好不相同。
2.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同学根据灯片图一讨论作业步骤,老师再归纳)。
A.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可第一次画一种形
B.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尽量做到只重叠一次。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C.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局部要换颜色。
3.同学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4.简评作业,展示局部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发明情绪。
板书设计
三种形的组合
画基本形
组合重叠
形内涂色
第2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够识别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同学的观察表示能力和想像发明能力;
3.培养同学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同学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身的创意
教学重点:描画物体的外形以和想像添画。
教学难点:想像添画;
教学方法:探究法;游戏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1.教具:装有不同形状物品的小纸箱、布条
2.学具:作业纸、彩色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活动准备:盛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纸箱、布条)
1.让同学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体,并且说出物体的形状;
2.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局部可以知道物体的形状?
3.教师结合同学的回答解决问题,并小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轮廓。
二、感知,描绘基本形(活动准备:同学自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同学4人一小组)
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组的同学谈一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同学试画;
3.讨论并且总结绘画表示应该注意的几个地方:线条流畅、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
4.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三、想像添画(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1.观看课件《神笔小画家》;
课件脚本:
洗手液瓶子的外形。
竞术小画师抱着画笔一蹦一跳地跑出来。
魔术小画师的画笔轻轻一点,洗手液瓶子变成了一只偷鸡蛋的小老鼠。
2.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方法将洗手液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教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5.游戏活动:超级变变变
A.分小组讨论:你们小组的物品可以添画什么?
B,分小组竞赛:
(1)播放音乐,开始计时;
(2)同学4人一组,快速画出物体的基本形;
(3)同学添画,教师随时鼓励同学大胆添色,创新;
(4)教师留意同学作业的进度,音乐停止,宣布竞赛结束。
四、欣赏研讨(活动准备:展示板)
1,评出每组最佳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说明原因
2.教师点评;
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提高同学动手能力,培养发明性思维。
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宣布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介绍参赛队,宣布竞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扮演魔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
课件(1):折纸要求。
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同学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
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想象要求。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装饰玩具,增强表示能力
讨论:怎样装饰自身的玩具?
教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作业赏析,让同学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装饰要求。
同学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五)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评出优胜队。
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第5课 三 个 好 伙 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教学,使同学认识红、黄、蓝的特征和作用,初步了解三原色的概念,拓展美术理论知识,让同学掌握灵活运用三原色来调色和绘画,提高同学的色彩绘画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红、黄、蓝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原色来调色和绘画
教学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作业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语言情景导入:
师述:我们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黄黄、蓝蓝,可能他们是在和大家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伙伴,怎么找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一起找找吗?(同学分组讨论)
游戏活动
同学把红、黄、蓝三种颜料藏起来
朋友的游戏开始:大家知道颜色是可以相互调和出来的,利用这一常识,请大家开始用手中有的颜色来调一调,看能否找到红,黄、蓝三种颜色。
同学开始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总结实验结果:调不出这三种颜色,却能调出许多复色。
总结游戏的结论,渗透美术理论知识
教师小结:老师知道大家是不可能调出这三种颜色的,因为这三个颜色有个一起的名字叫三原色,意思就是颜色里面原本就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其他色调出来,但是他们三个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一种颜色。
认识三原色。
二 课 时
活动一: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吹出美丽的五彩树。教师示范讲解,使同学了解吹彩画的方法,感受三原色的特性。
活动二:
鼓励同学大胆运用红、黄、蓝三原色来自由创作一幅想象画。
教师总结,师生一起研讨。
第6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同学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做游戏“我是一条鱼”,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手摆鱼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美观。
教学准备:用上一节课剪刻的鱼形,并剪贴一些海底生物、植物装饰教室。设置情境,让同学一进来就能被这情境所感染,激发他们的表示欲望。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歌曲《我是一条鱼》,同学听着音乐进教室。
2.语言导入新课。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海洋世界!
3.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带,欣赏海底世界里各式各样的鱼儿。
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邀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漫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
二.体验探究
1.教师指导同学考虑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鱼?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2.出示手摆鱼:(套上手扮演)我是一条美人鱼,游啊游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里来玩吧!
3.想一想,说一说,手摆鱼是如何做成的?
4.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①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鱼形,注意鱼形比手掌大
②把鱼形四周粘合起来,注意留出鱼尾局部。
③给鱼装饰图案。
三、同学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同学进行手摆鱼制作。
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以顺利进入海洋,不够漂亮的老师将会请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四、游戏
1.手摆鱼邀游大海竞赛,请四名先制作好手摆鱼的同学,把鱼套在手上,到大海里来一试身手,比一比谁的鱼儿长得美,谁的鱼儿游得好看,谁的鱼儿游得快。
2.漫游大海训练,请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跟着老师这条美人鱼在浅海区里学游水,强调游时尽量模仿鱼儿的各种动态。
邀游大海:让同学在教室里自由邀游。强调注意纪律,在大海里漫游时应注意灵活应变,防止与其他鱼儿相撞。
五、总结
祝愿小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能痛快地漫游!最后请小朋友收拾好学习工具和废纸,,不要留下任何垃圾,给我们的海洋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游出教室,游到更广阔的海洋里去探索。
第7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主体造型能力
2.掌握主体人物造型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3.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捏泥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人物整体。
教学准备:制作和学习用泥,到草地或者操坪一角
教学过程:
安排活动场地
|
|